有,自然也不会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这个才情不错的壮年男说完,来到惠能面前跪下:
“师父,弟子想通了,决定出家为僧,不再过问红尘之事。”
壮年男子之后,又有四个男子跪下:
“师父,我也愿出家为僧,毕生追求大道。”
惠能的眼睛缓缓睁开,对面前跪下的五人缓缓点头:
“好,红尘魔障,看开不易。为师答应你们,等会再行剃渡之事。”
惠能来到李寿面前,一句阿弥陀佛念完问:
“多谢施主,将困惑贫僧多年的难题解开。”
李寿觉得做错事了,那首菩提本无树的诗偈,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创。
这次李寿真不是有意抄袭,他刚才听到惠能忽悠,以为他就是六祖惠能,所以才念出菩提本无树。
看这样子,这个惠能自然不可能是六祖,李寿还了一礼:
“在下李贵,专程拜访大师,想请教大师一些事。”
给惠能忽悠到五个有文化的和尚,李寿以为不可能有问题。惠能说:
“贫僧虽自幼出家,名利之心一直未能断绝。与百济的解培林、新罗昔梁存并称上国三师,总想着能胜他们一筹。身在佛门,也不免开山立说。现在想起,实在可笑。从此以后,贫僧当闭关修行,不再过问任何事。”
李寿呆了,其它人急了。百泉说:
“大师,你说过:修行本就是修心,修心何必要拘于闭关参禅?”
惠能扫了他这些弟子一眼: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以前任何的理由,都是给自己名利所找的借口。你们与佛无缘,去吧!以后不要再来了。无论以民为念,还是以国为念。只要做到问心无愧,都没有错。”
“大师,”所有弟子,全给惠能跪下。
这样的结果,李寿昨天晚上做梦也没梦到。
他也不知要不要劝劝惠能,人家本就是和尚,总不可能劝他还俗?
并且惠能也没时间给李寿劝,带着新招的五个弟子离开,不沾一点尘埃。
惠能走了,一个小眼睛的年青人瞪着李寿:
“都是他,要不是他念那首诗,大师岂会、岂会不理会世事?”
年青人很会招仇,给李寿招来一大堆恨眼,李寿苦笑:
“大师现在才真正看开,成为得道高僧。你们都受过他的恩惠,总不会为了天天陪你们,破坏他的修行吧?”
李寿现在也很恼火,他的意思,就算惠能不帮他。像解培林那样,给他写幅字,让他能拿去忽悠人也好。
惠能简直是过河拆桥的典范,得了那么大的好处,屁都不留一个就走了。
李寿没办法,只好将主意,打在惠能这帮弟子身上。
一个壮年男说:“话虽如此,你一来就念出那首诗?凭你?也能作出那样的诗?我看你定是从哪里抄袭来的,就是想让大师不再过问政事。子祥,他是何人?”
林子祥十二分为难,李寿说:
“大家的意思,我作不出来好诗?”
全都一脸鄙视,年纪最大的个中年男说:
“如此蕴含佛理的诗,岂是你这种人能作?”
李寿咬牙切齿问:
“这样,如果我能再作一首这样的诗,你们愿不愿意陪我去一个地方?”
一阵大笑传来,不要说这些人,就连林子祥也不认为诗是李寿所写。
中年男是这帮人的大师兄,叫高渐离,他作主:
“要是你真能再作一首这样的诗偈,就算你去刀山火海,我们也陪你。”
“哈哈哈哈,”李寿在心里大笑几声,清了清嗓子,又抄袭一首: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