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新帝这都是可以
击碎的底线。
元新帝听了四个人的死讯,却吩咐身边的宦官:“去把殿内柱子擦干净,你们这些千古谏臣如今被我杀鸡儆猴了,被我羞辱了,只怕很快要将大好头颅往柱子上砸了,好给咱按死暴君的名声。”
元新帝说到这里嗤笑了一下:“朕就是暴君,蛮夷,无礼。你们可以与朕较量一下,看看是你们的命硬还是朕的刀硬!”
真有几个内侍拿着布去擦拭殿内柱子,等擦干净了,元新帝便催促道:“地方都给你们擦干净了,配得上你们的干净,怎么没有人砸呢?你们不是最喜欢谏吗?朕如此冥顽不灵,为何不死谏?”没人有动静,元新帝见大家都没有动静,就笑了起来,一脸慈祥,用着商量的语气朝臣子们问道: “那这件事死四个人应该就够了吧?可以翻篇了吗?可以翻篇咱就只要那四个倒霉鬼的命,其他的账咱就不当阎王要命了。还不依不挠的,朕只能当你们喜欢送死了。”
又是一阵沉默,元新帝见没人说话,嬉笑道: “好,看来你们都满意朕的处置,今儿早上天色多好,不说这些晦气的事了,你们该奏的正事就赶紧的吧,别拖了下朝的功夫。”
前面的议政阁丞相于是开始一件又一件将要上奏的政事说了,早朝的氛围似乎又回到了过去。
祝翻站在殿外,心内有些震悚,这是她第一次直面帝王权力对臣子命运的碾压,她心里又泛起一丝复杂,这四个人的死不是这次早朝才决定的,是元新帝在体己殿自白自己太仁慈时就已经决定了肯定是有人要
丢命了。
死掉的都是年轻的翰林,年轻的御史,如果不去当马头卒,都是不错的做官起点。
可是现在死了就是死了,还要被钉在犯官的耻辱柱上丢命,以后也没有了翻案的余地,他们不是大人物,将他们当棋子扔出去试探君威的人以后升官发财也不会想起为他们翻案的。
元新帝用四个人的血也瓦解了看似坚固不摧的礼法派,这些礼法派满嘴大义,说什么要舍身取义,却不肯自己舍身,忽悠着小人物热血上头主动去舍身,小人物死到临头了得到的不过是死得不明不白的下场。
现在真的死了人,可有人出来展现一下所谓的公义?
命也是自己的,元新帝杀鸡儆了猴,也让下面那些年轻不懂事的学会了少乱站队少当炮灰,以后再有这种事,估计也没有人愿意做那出头的鸟了,所谓的礼法派在君权的恐吓下就是一团散沙。
祝翻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毕竟到底是四条人命,这四个人也不是被正式定罪审判丢的命,这个死亡流程也不符合法治派的程序正义。
翰林、御史都是从科举中过五关斩六将考上来的,都是天下读书人里的尖子,结果站错了队错估了自己的地位就丢了小命成了无用的炮灰。
元新帝杀人不是因为他喜欢杀人,而是杀人能够让他达到目的。
不过这样的局面祝翻是早已预料到的,震悚的心境是有的,却不至于震惊,毕竟政治不是过家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总是要动真格的。
除了四个当朝北打死的文官,元新帝又清算了十几个文官,罪名也是藐视君上,这些人虽没有丢命,却都被褫夺了官身与功名,被踢出了朝廷,官位高的几位礼法派一些被转了岗,从热灶转到了冷灶上去,要
么就是虚升暗贬。
私下慰问同情这些犯官的官员也被潜龙卫的暗探记了下来,同情得比较高调的就直接被纠察传讯问话,被传唤的理由也是被上面怀疑是一些逆臣的同谋,或者不满皇帝的处置也想藐视君上。
虽然被问话的人很快就放了出来,身上都没有什么伤,但是经此一遭,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与摧残,被问话怀疑过的官员以后仕途似乎也基本就止步于此了。
不只有礼法派会扯着一点小事大张旗鼓,元新帝也会,他坚决地反击了礼法派前段时间一而再再而三的冒犯。
元新帝这种严肃又较真的算账与清算,让朝廷上都笼置着一层战战兢兢的氛围,不过与真正的暴君相比,元新帝这种清算在皇帝里只算得上基础操作,已经算得上仁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