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遭受接连的弹劾,上官敏训按照本朝的官场潜规则暂时在家修养,静候朝廷的处置。
元新帝一开始没有打算直面理会这些奏折,而是对上官敏训去世的父亲邦州王进行新一轮的荣封与追谥,同时又下达了让护国公府世子正式继承国公位置的诏书。也许元新帝想在正式发火前最后暗示群臣一件事,上官家的权力交替已经正式完成了,对于上官敏训是否夺情的讨论以及弹劾就到此为止吧。然而没有达到目的的文官们却不肯轻轻落下,他们将元新帝的短暂仁慈视作是一种上了年纪之后的保守,更加步步紧通。邦州王得到的死后尊荣越多,他们就越要苛刻上官敏训本人的孝道与用心。
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外乎就是上官敏训这个女人贪恋权力与荣禄,利欲熏心,不顾父母恩义,太看重个人名利,这种人已经失去了为人的本性,也失去了为臣的操守,与离兽无异。然后他们又通过上官敏训的例子继续固执地劝诫元新帝,他们在奏章里说元新帝是被上官敏训素来的“伪装”所迷惑了判断。如果元新帝仍然固执自己的想法,继续重用这等思想败坏的臣子,那么会带来极坏的影响。
祝翻就是这个“极坏的影响”里的代表人物,礼法派们当然也没忘记把祝翱一起放进奏折里拉仇恨。
他们在奏折里说祝翻恃才傲物,仗着三元的功名与皇帝的爱重也已经失去了为臣的本心,又与上官敏训、黄采薇交往过密,有过师生名分,根子早就已经被这些女官给荼毒坏了。
所以祝翻现在不仅教学上茶毒年幼的皇孙,御前做事还挑拨离间想要迷惑皇帝,可见是天生的佞臣种子。
总而言之,一套话下来得出来的结论无非就是:上官敏训是坏女人坏臣子,与上官敏训来往密切的一干女官自然也不是好东西,不加入他们一起申讨上官敏训的那全是墙头草、伪君子,皇帝您可不能被这样的
女人长期迷惑了,现在就勒令上官敏训除职守孝,还能力挽狂澜,风气还没有被完全败坏。
一套流程下来,其目的已经图穷匕见了。
只是这些东西都是往元新帝雷区扔,虽然他们没有指责皇帝如何,骂的都是上官敏训这样的“奸臣”、 “佞臣”,可是话里话外也有几分元新帝老糊涂了的意思,所以才会辨人不明,被所谓的坏臣子给糊弄
了。
到了上朝的日子,元新帝一露面就雷厉风行地让潜龙卫将几个带头上奏的犯官拖出去打。
参奏的文官都傻了眼,元新帝已经好几年没有在早朝让百官见血了,所以一些人真的以为元新帝是上了年纪变得面慈心软了。
“陛下,臣等何罪之有?”即将被拖走的翰林趴在地上挣扎发问。
“藐视君上的罪够不够?”元新帝抬起眼皮看了一眼满朝文武,说: “你们运气真不好,太女这几日不在朝,她在,你们或许还能多讲一会道理,朕却没有耐心与你们讲道理。”
”拉下去打!”潜龙卫兢兢业业地拉着人下去了。
满朝无人发声,过了一会,潜龙卫就过来禀报道: “回陛下,人已经晕过去了。”
元新帝只扔下两个字:“继续。”这个恶人他是当定了。
殿内殿外都寂静一片,站在最前面的几位丞相都无人发声,礼法派们这时候又怀念起了曾经让他们又爱又恨的老丞相王伯翟,王伯翟如果还活着他是敢顶着怒气站出来劝阻陛下的。
他们甚至怀念起了还在外办差的太女,太女要办他们也不会这样粗暴,总会人晕的时候占够便宜之后再出来装好人劝阻几句,但是现在满朝臣子都失去了声音,没有一个人愿意站祝来阻止元新帝的怒火。
礼法派们本来就是趁着太女外出繁忙才敢这样翻云覆雨的,却没想到低估了元新帝的脾气,现在反而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终于,潜龙卫又回来了,这一回带来的是几个犯官的死讯:“回陛下,四位犯官全都已经被打死了。”
四个出头鸟,两名御史、两名翰林就这样在元新帝的一句话里失去了性命,还是这样被当朝打死的,元新帝这是踩着士大夫的脸往地上碾,什么刑不上士大夫,什么留给读书人体面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