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钟声悠扬,环球商店中蓝天牌运动服和回力鞋,国货和东方的日用百货,即墨路上的水磨牛仔裤,市场三路的年货炮仗摊......都随着逶迤前行公交车,在记忆中流光掠影。
二中校门面北向前的大学路上是25路和1路公交车站台。开往城东北的车站毗邻鱼山路。路口博物馆前的报摊是同学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偶而也或因此错过了呼啸而来,蹒跚而去的公交车。
车辆匍匐向上缓行在蔽日遮天的梧桐树下,经黄县路、齐东路、攀上大连路的坡顶,东转下坡,飞速驶入延安路。在延安一路的十五中站,1路车改道台东,行向四方的海云庵。每年正月十五的糖球会就在那里隆重召开,引得游人无数。
15路公交车在此换乘,向南,驶往动物园的小西湖;向北,驶向四方的杭州路,立交桥下的道道铁轨连起了岛城与迢迢远方。在延安二路还可以换乘3路,一直通向更北的李村。那里原是崂山县的中心地带,后来并入了城区。
25路公交车从15中学门口继续南行,经延安路大转盘,芝泉路,童装厂,延安三路,汇入湛山大路,向东抵达终点浮山所。
高中时我家从临海听涛的金口一路搬迁到援山望远的湛山山麓。每日乘25路公交车,朝发夕归,往返于家和二中之间。一路上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延安路上开设的三联租书社。两间平房内,书架四向壁立,各类书籍堆满了从脚底到顶棚的各级层格,古今中外,诗词散文,金梁古温,诸葛卧龙,应有尽有,令我迷醉其中,常常忘记了去上课或是要归家。
重新回到二中门口,在另一侧大学路上,靠近龙口路的车站,1路、25路公交车从此向西。1路的终点站在湖北路的街心花园。那里的电影公司总会有先锋电影悄悄上映。
25路则据此沿着太平路,途径人民会堂、天后宫,栈桥,第六海水浴场,火车站,一直行到岛城西端的西镇团岛。
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和轮渡码头是一座城市行走天下的启程,也是浪子归乡的终点。
途径火车站的公交车是2路和5路无轨电车。5路的始发站就在青岛火车站,经市南,市北,四方各区,一直到沧口工业区的钢厂、胜利桥、板桥坊,算是当时最长公交线路之一。
2路电车的西端始发站在火车站以西的西镇,东行经火车站、中山路、胶州路、热河路、辽宁路,进入台东区;连接了岛城另一处繁华的商业区域,东镇。这里与具有欧洲风格的中山路不同,充满着本土城市生活的烟火味道。市井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32路是连接四方长途汽车站的公交线路,而4路公交车则是市民去轮渡坐船出行的交通工具。它们更多记录了乘客的聚散离别。
九十年代初,城市又出现以面包车为运营车辆的私人公交,市民称之为“小公共”,成为公共交通的运输补充,车上的小马扎也深深存留于乘客的记忆之中。
高一那年夏初,一场运动导致全市公交停运。无论距校远近,大家都只能徒步上下学。没有了卡点赶车的紧迫,反倒喜欢上了悠闲自在的漫步。尤其是在放学之后,几个要好小伙伴,每天沿鱼山路顺坡而上,转山盘路,衷肠尽诉,山麓炮台,胸憶直抒,一路青春欢歌笑语的情景,三十多年后依然历历在目,鲜活难忘。
岛城的每路公交都承载着一段青春记忆,每条道路都印记着求学时的欢乐时光。工作之后,极少再乘坐公交车,但对岛城公交的少时情感却一直留存。自2000年起,离开岛城,游历各地。待廿载归来,世事变迁,已是物非人老,但岁月刻画了的只是外在的容颜,却改变不了内心纯真的坚守。重走少年心路,让远去的时光旧忆重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