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时老屋所在的金口一路顺坡而下,一直走到坡底太平路路口的母校二中,向右转入梧桐成荫的大学路,左侧是人民会堂的偏院,幽深静谧,右侧的公交站台上仍若三十年前一般人来人往,继续向前走,博物馆的黄瓦红墙霍然入目。三岔路口处,顺着博物馆大门向右援坡而上的是直达小鱼山顶的鱼山路,沿着博物馆院墙缓道前行的是大树漫天的大学路。而向左折入的一条蜿蜒起伏的小路就是龙口路。
龙口路南起鱼山路、大学路路口,北至江苏路青医路口,是源于清末年间的一条老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条老街曾是周边百姓的生活中心,从大学路路口到广西路路口的短短百余米的路上,聚集了菜店、布店、药店、百货店、文具店、茶叶店、糕点店、照相馆、理发馆、邮电所、储蓄所、派出所等各类行政商业场所,鳞次栉比,一应俱全。
甫入路口,少时记忆便扑面而来。曾经的小路东侧副食店的牛肉馅饼香味萦绕,老咖啡厅的奶咖余韵悠长,生活林的糕点琳琅满目,邮电局里人声鼎沸,储蓄所内熙熙攘攘,我的第一张身份证就是在这路边的派出所办理的,昔日稚嫩的脸庞犹在眼前。
小路西侧是建龄半个世纪东方市场。市场内的地面比街面矮了一层,使得看上去像是二层楼。实际上里面是售卖生鲜杂货的市场大厅。东方市场曾经是周边居民餐桌食材的供应大本营。大门旁的“好再来”饭店,存留着太多人欢聚的回忆。九十年代初,在东方市场南侧毗邻路口,东方饭店拔地而起,成为当时岛城仅有的星级酒店之一。那里二楼的粤式早茶迅速享誉岛城,楼下免税店的进口商品让人流连忘返。
沿着龙口路,一路向北。经过的第一个路口是广西路。路口西北端的海军游泳馆,是孩子们冬春季延续游泳戏水的好去处。50米长的条条泳道常常成为孩子们展现英姿的竞技场。泳池里的水还是与海水浴场一样咸咸的海水呢。
继续向前,路右侧的25号院曾经是所煤店。在上个世纪,岛城居民冬季取暖大多使用燃煤,自行供暖。每到入冬前,周围的居民都会拉着地排车或小推车来到煤店排队买煤,队伍迤逦蜿长,人声喧哗热闹,寒风乍起,煤尘弥漫,场面蔚为壮观。煤店供应的有散煤,也有型煤,俗称蜂窝煤,居民各取所需,凭证购买。煤店职工也会送煤上门,由于周边道路多是斜坡,行路颇有不易,因此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涌现出了不少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
出了煤店大院,向北经过湖南路和黄县路路口,黄县路上至今还保留着老舍先生的故居。再前行几十米,来到张店路。这里曾经有一个农贸自由市场。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商业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政府在国营商店之外批准开设农贸市场,允许商贩摆摊自主经营。狭窄的张店路两侧慢慢汇集了贩卖各种瓜果蔬菜,各样海鲜肉禽,各家小吃熟食,甚至各类日常杂货的摊点,商品物美价廉,待客和蔼热情,极大地丰富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从前家中小猫最爱吃的蛤蜊就是在这里购买的,一元钱可以买到鲜活的一大盆,足够馋嘴的猫咪吃上一个星期。
张店路口北侧是龙口路36号楼。这是一座三层老宅,因为长年荒废闲置,墙面上已经长满了爬山虎。夏季,整栋房子更是满墙绿色,像是一座“绿色城堡”,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这栋楼有百年历史,曾是“国民党特工之王”戴笠临时下榻的青岛行馆,据说戴笠生前的最后一夜就在此度过,次日即遭遇空难离世,故此楼被人称作鬼屋,再无人居住。
从此继续向北,就到了龙口路北端十字路口。路口西端南侧,拾阶而上,在山丘的半腰平坦处是庄肃典雅的基督教堂。这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有着逾百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中山路旁的天主教堂恢宏雄伟,但矗立山丘,近木赏海,景观极佳。每周日清晨,基督教堂对教众免费开放,讲经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