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二中,作为岛城最优中学,汇聚了来自全市各区的莘莘学子。即使在三十年前公共交通尚欠发达时,必然也会成为市内交通的枢纽汇点。多条公交线路自岛城各处在此交汇,再延展四散,驶向八方。
二中校门东西两侧分别是6路和26路公交车的往来站点。
西侧站台位于太平路上,面对人民会堂,背靠青岛湾。站台后侧是鳞次栉比的餐馆。每天傍晚,烟火香气氤氲弥漫着站台上人头攒动、饥肠辘辘的同学们。
公交车向东折入莱阳路:八号码头,舰机林立,兵甲威雄;鲁迅公园,苍松翠柏,冬青郁葱;水族馆、海产博物馆,第一海水浴场,一路风光美不胜收;再经文登路上的汇泉广场,满地绿茵,挺拔水杉;在茂树连荫,锦簇漫天的中山公园门口停驻了旅程。
26路则继续东行,巡行过北海舰队机关驻地、疗养院区,大湛山村,湛山宾馆,抵达彩印厂。途中,不妨下车步入幽美静谧的八大关,迎着朝阳,面朝大海,沉醉于波光粼粼的浪花朵朵间,神往在花石楼五彩玻璃窗外;披着晚霞,沿着蜿蜒起伏的小路,静听风语涛声,细赏绿树繁华。
在中山公园处接续6路车的31路公交车,延续向东,抵达更远的北海船厂和青岛大学。沿途有高知学府,举架巨轮;也有菜地农田,鸡犬相闻。新兴的勃勃生机,随处可见;故里的乡土气息,依然可闻。
二中校门东侧的站台坐落莱阳路上,梧桐树下。站边小食店里有够浓够酸的白瓷瓶酸奶、够冰够凉的娃娃头雪糕、够飒够劲的崂山可乐… 让同学们垂涎流连。6路或26路从此一路向西,经太平路,广西路,青岛路,驶入岛城最繁盛的商业街,中山路。
中山路上好吃好玩的地方更多。有劈柴院的豆腐脑、青岛饭店的大肉包、还有市食品商店的高粱怡、大虾酥、麻辣海带丝... 春和楼的香酥鸡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吃不起的,但三角地的羊肉串倒是大可解一解馋。
中国和红星是座落于青岛食品店两侧的电影院。这里曾经是学校定点的集体观影场所。以前多是革命教育影片为主,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和港台小资产主义思想的不断渗透,《第一滴血》、《野鹅敢死队》、《燃烧吧火鸟》也纷纷从角落的录像厅里大方地走上了大银幕。王朔的电影在九零年代风靡过一阵子,《顽主》、《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大都是学生们自己偷着去观看的。在角色玩世不恭的外表下,有着迷惘颓废的青春吧。
座落在中山路和胶州路口的新华书店是学生们的求知圣地。这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阅读外面世界的窗口。
那个年代,在书店里是买不到课堂上的教材的,也更没有什么课外辅导资料需要购买。书店里最吸引我们眼球的是《读者文摘》、《音像世界》、《体育画报》和《舰船、航空、兵器知识》等各类杂志书籍。在八零年代,大陆小说文学的主要刊登渠道还是《人民文学》、《小说月刊》、《十月》、《啄木鸟》等文学类杂志刊物,很少独立成书出版。这倒也方便我们得以广泛阅读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书店中的音像磁带柜台往往是拥趸最多的地方,尤其是当流行歌星有新的专辑开始发售的日子。因囊中羞涩而买不起正版的同学们,会想尽办法用双卡录音机进行翻录,同样会爱不释手。
每到圣诞和元旦前,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贺卡会摆满书店柜台。于是,这里便又成了同学们最常光顾的地方。心有千千结,语有万万千,化作几字知心言,誊写卡片间。
在中国剧院的对面,还有一家逼仄拥窄但古香古色古籍书店。店内多是售卖一些古代章回小说,字帖图册,文房四宝,偶尔也能从中惊现港台发行的竖版武侠小说,但那对于学生的购买力来说,价格高的令人乍舌。
一路向北,还有着天主教堂的神圣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