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 第28章 永乐盛世,远迈汉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永乐盛世,远迈汉唐(1 / 2)

朱棣在位期间,延续了太祖朱元璋“洪武之治”的政策,并进一步开拓,缔造了“永乐盛世”。

政治上,他完善文官制度,使内阁制度趋于成熟,迁都北京,并在地方设置管辖架构,完善了地方上(尤其是边疆地区)的行政区划。

军事上,他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又亲征嘉峪关以西,开拓了漠北都司与关西四卫,还组建了禁卫京师的三大营。

外交上,他多次派遣陈诚、郑和等人出使国外,首次访问西欧各国,还与罗刹国签订《小海条约》,结束战争,确保了中国的主权。

文化上,他命人编纂了新的《永乐大典》,备份于各地,让人可以随时阅览,还成体系的翻译了西方科技类书籍,收录进《永乐大典》。

经济上,他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兴修水利,减轻税负,开凿松辽运河,发展对外贸易。

虽然朝贡贸易的原则是“薄来厚往”,但郑和下西洋也不全是朝贡贸易,同样也在进行远洋贸易。

郑和的宝船上,出航时,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有的货物,往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地贩卖,赚取其中差价。

返航时,除了从欧洲带回大量科技类书籍,还会带回赚来的金银珠宝和采购的百年巨木等货物,投入修建北京皇宫、开凿松辽运河这些大工程里。

多余的钱,则都进了皇帝的小金库。

虽然建造宝船、给下西洋的官员和官兵发放粮饷,都是户部出资的,但皇帝要这赚来的钱,户部官员也不敢反对。

只是这样一来,郑和下西洋在户部眼里,就纯粹是亏本买卖了。

这也为后来,文官集团极力阻止下西洋的活动,埋下了伏笔。

好在,这个时空,因为欧洲商人已经来到中国沿海,所以现在中国对于民间商人与外国贸易,已经放宽了很多,只要依法缴纳关税即可。

在郑和下西洋的同时,民间的中国商人也驾驶着满载货物的商船,一路跟随,打通了由中国前往欧洲、美洲的贸易通道。

后来,哪怕官方下西洋的活动停止了,中国民间的商人,也依旧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航路上。

而持续的远洋贸易活动,不但带回来大量白银,激发了中国民间的手工业发展,让资本主义的萌芽继续茁壮成长,而且还让中国人的足迹遍布全球,并开启了中国特色大航海时代。

随着郑和下西洋,此时中国的对外的影响力,也已经在汉唐时期和前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做到了“远迈汉唐”和前朝的程度。

1700年,永乐二十二年。

七月十八日,朱棣驾崩。

八月初二日,朱高炽继位,定明年为洪熙元年。

同时下令,修葺南京宫殿,准备重新迁都南京。

八月十八日,第六次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回国,不久,第五次出使西域的陈诚也回国。

朱高炽宣布,停止下西洋活动。

在卸下下西洋的任务之后,郑和便开始与王景弘、洪保等曾经下西洋的使团成员一起,将他们对世界各地情况的了解和见闻书写、记录下来,编著一本介绍世界各地的书。

而陈诚在返回江西吉水老家以后,也编写了《西域行程记》 《西域番国志》 等书,介绍欧亚大陆内陆情况,供郑和他们参考。

之所以没有和郑和他们一起编著,完全是因为郑和等人是宦官,而他是文官,不是同一体系。

除此之外,四夷馆在欧洲的科技类书籍成体系的翻译完成以后,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欧洲语言上。

朱棣曾说过,前朝对欧洲各国的名称翻译不准确,前朝的《坤舆万国图》内容也不够详实,要对欧洲各国的名称重新翻译后,绘制一幅新的世界地图。

虽然下西洋已经停止了,但四夷馆的人依旧秉承朱棣遗命,在研究过欧洲各国的语言后,重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