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欧洲的国名和地名。
郑和等人在介绍世界各地情况的同时,也会在书中填上四夷馆新翻译的国名和地名,并且,不但绘制新的《坤舆万国全图》,还在书中绘制相关国家的详细地图。
值得一提的是,成体系翻译出来的欧洲科技类书籍,除了收录进《永乐大典》以外,也会雕版刊印出来,单独发行,供人购买、学习、应用。
而朱棣让人编纂《永乐大典》时,也没有像原本历史上乾隆修《四库全书》时那样,对中国本土的书籍进行删、改、禁、毁。
因此,这些欧洲科技类书籍,与前朝流传下来的《天工开物》《物理小识》《神器谱》等中国本土科技类书籍一起,在今后的几百年时间里,继续推动着中国本土的科技进步。
1701年,洪熙元年。
二月,郑和被任命为南京守备,率下西洋的明军镇守南京。
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驾崩,在位不足一年。
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继位,改次年为宣德元年。
朱瞻基继位后,放弃了重新迁都南京,并准备让郑和重新下西洋。
宣德三年(1704),《四洲志》著成。
在《四洲志》里,郑和与王景弘、洪保等下西洋的船队成员一起,讲述了亚、非、欧、美四洲沿海的情况,并参考了陈诚提供的欧亚大陆内部情况,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基本概况。
尤其是对欧洲各国的介绍,十分详细。
相比之下,波斯、印度这些亚洲国家的介绍,反而不那么详细了。
书中,还绘制了比较精确的欧洲地图,标明了欧洲各主要国家和民族的分布,并用文字进行详细描述。
所有的国名、地名翻译,在标注了旧称的同时,也都更换为新翻译出来的名称。
而新翻译的名称都很准确,与现代无异,自此以后一只沿用下来。
在《四洲志》刊行之后,新的《坤舆万国全图》也绘制了出来。
同年,陈诚正式申请辞官归隐。
宣德五年(1706年),六月九日,朱瞻基命郑和出使西洋。
随行有太监王景弘、李兴、朱良、杨真,右少保洪保等人,还配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弄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3万余人。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也将是他最后一次下西洋了。
而在朱瞻基继位之后,卫拉特蒙古三部,又出现了新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