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4年,永乐十六年。
北京皇宫建成,朱棣下诏正式迁都,改应天府为南京,改顺天府为京师。
原本的直隶变成了南直隶,而原本的河北布政使司变成了北直隶。
与此同时,朱棣也对明朝其他地方的行政区划进行了一些调整。
首先,随着黑水都司、漠北都司、关西四卫的设立,关东都司、漠南都司、陕西行都司已经不再是边境,而变成内地了。
朱棣将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改为甘肃都指挥使司,并将嘉峪关以西新设立的酒泉、敦煌、哈密、高昌四卫,划归甘肃都司管辖。
在关东、漠南、甘肃都指挥使司的基础上,设置了关东、漠南、甘肃承宣布政使司。
将这三处的卫所拆分、迁徙、撤销了不少,并设置府县,只保留军事要冲地方的卫所和游牧卫所。
关东布政使司的首府定在沈阳府,漠南布政使司的首府定在云中府,甘肃布政使司的首府定在兰州府。
其次,随着下西洋的进行,不少南方省份的民众,都在往交趾、台湾和吕宋迁徙。
而随着地方官员对交趾、台湾和吕宋的治理,发现交趾布政使司和福建行都指挥使司的行政区划也不甚合理。
于是,朱棣改交趾布政使司为海西布政使司,改安南府为交州府。
将广西、广东布政使司西部沿海的部分府县,包括雷州、琼州(今雷州半岛、海南的)划归海西布政使司。
同时,在台湾岛上设置台湾府,划归福建布政使司。
将福建行都指挥使司改为海东都指挥使司,并设置承宣布政使司,同样撤卫所、设府县,以吕宋府为首府。
最后,朱棣将湖广拆分为湖北、湖南布政使司。
依旧以武昌府作为湖北首府,以长沙府为湖南首府。
如此,便形成了大明两京十九省的格局。
两京分别是北直隶与南直隶。
十九省则分别是:关东、漠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海西、海东。
此外,还有黑水都司和漠北都司。
前者在建制上属于关东布政使司,后者在建制上属于漠南布政使司。
1695年,永乐十七年。
七月,第五次下西洋的郑和船队,成功完成环球航行,抵达海东省吕宋府。
七月十七日,朱棣下诏,按等级对下西洋将士进行赏赐。
郑和船队回国的同时,也带回了在欧洲收集到的科技类书籍。
对西方科技书籍系统性的翻译、编译、整理,以及《永乐大典》最后的编纂和抄录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郑和回国后,还带回了另一个消息。
在他到达暹罗国时,宣读了朱棣的圣旨,要求暹罗王要与邻为善,与柬埔寨和平相处,并勒令其放归莫绍源。
莫绍源终于得以离开暹罗,回到了河仙。
在这个时空,莫绍源回到河仙后,同样也感觉到柬埔寨靠不住,想找一个新的靠山。
不过,他没有再选择投靠安南阮氏。
他选择了上表称臣,希望成为大明的藩属国,请封“高棉王”。
朱棣接到莫绍源的奏表,思虑再三,并没有同意他“封高棉王”的请求。
鉴于莫绍源的华人身份,朱棣要求他献土内附。
最终,册封莫绍源为“河仙宣慰使”,并设置“河仙军民宣慰使司”,由莫氏子孙世袭罔替。
如果不算前朝的旧港宣慰司,河仙宣慰司,是大明对海外华人册封的第一个华人土司。
1697年,永乐十九年。
正月三十日,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第三次访问欧洲。
同时,陈诚第五次出使西域。
这一次,他将通过陆路到达欧洲,出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