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 第25章 翻译书籍,编修大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翻译书籍,编修大典(1 / 2)

对于前朝没有规复西域,朱棣是能够理解的。

毕竟,自从唐朝安史之乱、吐蕃攻占河西以后,中原王朝再也没能重新掌控河西走廊,西域的安西大都护府也在苦苦支撑几十年后陷落。

之后,虽然有张议潮的归义军起义,短暂的收复过河西走廊,但最后还是被西夏吞并了。

西夏灭亡后,经过蒙古的屠杀,河西走廊不管是汉人还是党项人,都所剩无几。

最后,元朝从中亚迁徙来一群粟特奴隶,也没怎么经营河西走廊。

到元朝末年,河西走廊的人口不足10万,信奉回教,且不通汉语。所有人都说一种由汉语、西夏语、蒙古语、突厥语等揉杂而成的“河西语”。

河西走廊都这样了,至于更西边的西域,不管是宋、金、西夏,还是元朝,更是都没能收复。

不过,经过前朝两百多年的经营,在明朝穿越过来以后,河西走廊又重新变成了人口繁茂、文化昌盛的地方。

甚至,当年的“河西语”,现在已经变成了一门没有人使用的死语言。

只留下一本《河西译语》,成为研究同样已经死去的西夏语的史料。

朱棣不知道的是,在原先的历史上,就是他和他爹朱元璋往河西走廊迁移了50万民众,并鼓励通婚,才重新把河西走廊经营成汉地的。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这里修筑长城,建造了大量的关隘堡垒、卫所城池。

如今的河西走廊,进可攻、退可守。

想要以这里为基地,西出嘉峪关,进一步西征,规复西域,也是能够支撑得起的。

说到《河西译语》,就不得不提会同馆和四夷馆。

会同馆除了负责接待外国贡使,也负责口译其他语言,而四夷馆,则是专门负责笔译,并培养翻译人才的。

前文所说的“河西语”,只有口译,便在会同馆中设有河西馆。那本《河西译语》就是河西馆的产物。

后来,因为河西语没人说了,会同馆中的河西馆,自然也就撤销了。

但是四夷馆,在原先的历史上,是朱棣在永乐五年设置的。

一开始的八馆分别是:翻译蒙古语的鞑靼馆、翻译女真语的女直馆、翻译藏语的西番馆、翻译梵语的西天馆、翻译波斯语的回回馆、翻译察合台语的高昌馆、翻译傣语的百夷馆、翻译缅甸语的缅甸馆。

后来,在正德年间增设了翻译傣沅语(泰语方言)的八百馆,在万历年间增设了翻译泰语的暹罗馆。

作为前朝留下的遗产,这四夷馆十馆,在明朝穿越以后,也被继承了下来。

其中,女直馆、高昌馆已经不需要了,直接撤销了。

因为女真语的文字,连努尔哈赤都看不懂。

而努尔哈赤让人新创造的满文,和传统的胡都木蒙古文一样,也没有了进行文字翻译的必要。

因为曾经的满洲八旗、漠南蒙古,现在已经完全融入明军卫所,通行汉语。只有会同馆里,还保留了传统蒙古语的口译馆。

至于察合台语,因为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被准噶尔汗国吞并,也不需要再翻译了。

四夷馆中的鞑靼馆,也改成了瓦剌馆。

瓦剌馆专门翻译现在卫拉特蒙古各部用的托忒蒙古文——一种卫拉特蒙古新创造的、书写卫拉特蒙古方言的文字。

因此,前朝的四夷馆十馆,现在只剩八馆了。

从朱棣派陈诚出使沙俄、派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在前朝八馆的基础上,又设置了八馆。

分别是:翻译拉丁语的罗马馆、翻译俄罗斯语的罗刹馆、翻译阿拉伯语的天方馆、翻译葡萄牙语的西洋馆、翻译西班牙语的西夷馆、翻译荷兰语的红夷馆、翻译法语的巴黎馆、翻译英语的伦敦馆。

这八馆,基本上都是为了翻译欧洲的科技类书籍而设置的。

前朝时,来到中国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