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头,就是找工人、商人等闲聊。
“我们今天去海边看看。”
刘恢带着典韦沿着海边走,海边的主干道大部分已经完工了,这是规划的第一个宁郡沿海最外一条主干道。
看到前面一些人正在往一条村庄修路。
一月底的宁郡并不算寒冷,也算不上暖和,白天接近20度的气温让人感到浑身舒适。
“请问一下,你们这是往村庄修路?”
为了便于沟通,辽东这几年鼓励各村办学习班,利用农闲或者晚上,大家集中学习认字和基本算术。
听到刘恢的话,纷纷停下手中的活。
“小哥是外地人吧?”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大汉问道
刘恢微笑着说道,“大叔,我是辽东大学的学子,很快就要毕业了,特意到宁郡游学。”
众人听说刘恢的来意,纷纷报以微笑,看得出来,大家对这层身份的羡慕。
中年人直接在路边一块石头坐下,示意刘恢也坐下。
刘恢直接坐了下来,其余村民并未过多理会,依然在一旁干活。
“我们这里叫朱家村,我是村里的村长。”中年男人拿出一旁背篓里的碗,倒了几碗冷开水给刘恢几人。
几年来,辽东从上到下已经养成了喝烧开后的水。
一路上赶路,刘恢几人也感到口渴了。
“朱家村?这里大部分人都姓朱吗?”
“是啊,我们都是从冀州过来的,这里大部分人原本就是一个村的。
移民过来以后,这里也没有一个名字,后来干脆就叫朱家村了。”
看得出来,朱村长很健谈。
“朱村长,你们现在生活得怎样?”
“比冀州时好了不少。”
“能吃饱吗?”
“现在基本都能吃饱了。”
“我在辽东看报纸,不是免除了两年税收吗?”
“是免除了两年税收,只是新开荒的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有限。”
“县里官员知道吗?”
“知道,他们也不容易,按照经验,今年过了就会逐渐好转。”
“今年村里的公粮怎么办?”
“有点紧,不过,大家节省一点能解决。”
“你们为何不报告乡里和县里。”
朱村长笑了笑,“小兄弟,政府也不容易,他们养了我们这些人两年,虽然粮食是借的,但是并没有利息。
我们这些人不是辽东王的话,大部分人都饿死、冻死了。
百姓们说,种地纳粮是天经地义,何况这里赋税很低,那就不要麻烦政府了。”
听到这里,刘恢感觉鼻子很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