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村长,你们这里不是离大海近吗?不下海捕鱼吗?”
“我们这些人不识水性,根本没法下海捕鱼。”
此时刘恢发现,一些政策有些想当然了。
“这是辽东政府的失误,回去后我去找他们。”
“小兄弟,不要找他们,我们这些人现在已经很满足了。”
“你们除了种粮食,还种其他的吗?”
“棉花、柘都种,每家每户还养了一些鸡鸭,也能换点钱补贴家用。”
……
接下来,刘恢带着典韦等人走了几个村子,情况都差不多。
一路走来,对于民生刘恢并不满意,唯一让他欣慰的是,百姓对官员整体评价颇高。
宁郡治所位于岛屿北边,也就是今天台北附近,叫大加枘,这是当地土著百姓的称呼。
几天后,刘恢来到宁郡治所大加枘。
陈虎看到刘恢一行几人时惊呆了,他并未接到通知说刘恢来到宁郡。
“殿下何时到的宁郡?”
陈虎泡了一杯茶,递到了刘恢面前。
“十多天,我也到附近转了转。”
陈虎到宁郡担任太守已经几年了,他也是宁郡第一任太守。
“老陈,这里百姓生活得并不是很好。”
刘恢的称呼,陈虎早已经习惯了。
陈虎点了点头,“殿下,这的确是实情。
宁郡基本全部都是新开荒的土地,这些土地通常需要三年生地才能变成熟地。”
“你们为何不上报?”
面对刘恢的指责,陈虎说道,“我们征求了很多地方百姓意见,他们的整体意见是不上报。
大家说,辽东更加不容易,我们不能再给辽东添麻烦了。”
陈虎的话让刘恢沉默了。
普通百姓最是善良,你对他一分好,他会翻倍回报你。
刘恢也知道,这事不能全怪陈虎他们,他们也想给辽东减负。
“宁郡百姓大会院会的意见呢?”
“百姓大会的会员基本都来自民间,他们是支持百姓的意见。”
“你认为眼下应该如何解决?”
陈虎想了想,“殿下,目前最好办法是免去今年粮税。
明年收税的话,大家压力会减轻不少。”
“这点,我回去以后会抓紧解决。
还有吗?”
“有,宁郡现在缺乏专门渔船制造厂。
这里百姓都是内陆迁移过来的,他们不识水性。
我们现在只能以政府名义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从事海上捕捞,等到队伍壮大,大家对海里捕捞有了一定经验以后,再全面放开。
不过,每年会规定捕鱼的时间。”
刘恢笑了笑,原来供应的鱼是这样来的。
“老陈,我们永远要把民生放在首位,在民生面前,我们很多政策都可以让步。
南洋有很多岛屿,你们这里人口很多,压力也很大,回头商量一下,鼓励大家移民南下种植经济作物或者种粮食都可以。”
陈虎知道,刘恢永远把民生放在首位。
“殿下,回头我们商量一下,拿出一个方案来。”
“好。”
“宁郡耕牛数量如何?”
“几年来,辽东不断运送耕牛南下,我们从朝廷东南也买了不少耕牛回来。
目前能做到3个家庭1头耕牛。”
“宁郡政策失误我是有责任的,不过,今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们要及时指出来。
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们第一步是解决大家活下来,接下来就是要彻底解决大家吃饱穿暖的问题。”
“殿下,这事我们也有责任。”
刘恢并未苛责对方,制定政策的是襄平,他们只是执行而已。
“你们要鼓励工商业发展,只靠种粮,只能解决大家活下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