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了一年的娘母见面自然是免不了一番抱头痛哭。在甄家玩了两天后,冉惠芳惦记冉家沟里的奶奶陈氏,想让堂姐冉惠钰送她回去。这时,刘氏说什么也不准冉惠芳回冉家沟了,她生平第一次勇敢地和甄隆提要求要把惠芳养在身边。甄隆这时和刘氏感情极好,又见惠芳乖巧能干便同意了。
未能读初中的惠芳常常幻想,如果没有来甄家湾,她和奶奶随叔叔冉慕云住就可以读得成初中。冉慕云是清江县第三高级中学的数学教师,也是该校的副校长;他妻子是一名小学教师,和陈氏相处有诸多不和。所以在冉慕白去世后,虽然冉慕云多次到冉家沟接陈氏和冉惠芳去县城同住,陈氏一直不愿去。冉惠芳心想也许为了她能读初中,奶奶陈氏会同意陪她去县城住。然而,自从她到了甄家湾,就和叔叔冉慕云断了联系。再加上冉慕白还在世时,她婶娘一直都不怎么喜欢她们姐妹俩,认为陈氏一直偏心这两闺女,不喜欢她的两个儿子。五年多没和叔叔联系了,冉惠芳觉得十分不好意思去找叔叔的麻烦,只好认命不读书了。
聪明好学而且勤快的人就算是没读多少书也能活得比一般人强许多!程大妈冉惠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善于学习和观察的冉惠芳随刘氏干农活种的庄稼比经验丰富的老农民种的庄稼还长得好;她在家带妹妹们也像老师教学生一样带得很好。才十几岁的姑娘在金山大队名扬十里,无人不晓。因为长相出众和机敏能干,冉惠芳被推选进了宣传队,能歌善舞又能说会道的冉惠芳深得宣传队领导们的喜欢,勤奋的惠芳给家里挣的工分更多了。转眼间就到了冉惠芳可以出嫁的年龄,不少大户人家都请媒上门说亲,结果她继父相中了家中一穷二白的程光耀。一是程光耀家庭成分好,是贫下中农,子孙后代将来可以升学,红根子能培育出红苗子;二是程光耀职业好,虽然只是民办教师,但有文化,为人忠厚老实,可靠。再加上程光耀一表人才,口才不错,本来做梦都想读书的惠芳能和教书先生过一辈子感觉也不错。双方家庭同意后,甄隆还考察了程光耀一年,然后才把冉惠芳嫁给他。于是,冉惠芳就从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嫁到了一贫如洗的程家。补充说明一下:程光耀出生于甲午年冬月,比冉惠芳大三岁。
惠芳后来经常给秋霞几姊妹说,我第一次到你爸看人户时,你爸家里就只有四个碗,三间破屋,一个牛圈,半口袋粮食。好在这桩婚姻是你们外公同意的,我和你爸结婚后差什么他就给我们送什么:差饭吃他就送大米、谷子过来,差钱用他就给钱,农活做不走就全家一起搬过来帮忙做农活,我这个继父和亲爹没什么区别,对我是没有格外。我和你爸这个家全靠你外公的支持才撑了下来。
自石榴记事起,自己家里的条件比起坎上的邬家好太多了。自己家有一大栋不漏雨的房子,除了爸妈的卧室光线有点暗,其它房间都是亮堂堂的。从外面回家,打开大门就是堂屋,堂屋右边是烤火屋(同时也是石榴和秋霞两姊妹的卧室),烤火屋后面是爸妈的卧室,和这间卧室隔层板壁的是厨房,厨房前面和烤火屋隔层板壁的是杂物间,放置有手推石磨(磨玉米粉)、酸菜坛子、腌菜坛子、砍猪草的大盆,烤火炭盆等。杂物间前面是吊脚楼,没有安装楼板,门锁着,小孩儿不敢去玩。吊脚楼下是猪圈,出了杂物间的耳门就是楼梯直达猪圈门。堂屋的左边是一块斜坡空地,空地后方是一个牛圈,石榴的记忆中牛圈里从未养过牛,倒是经常用来养猪。而坎上的邬家比自己家穷多了 ,几间房子又小又黑不说,天晴时房屋透光,下雨时屋里漏雨;更要命的是,邬家经常会出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石榴觉得自己十分幸福:妈妈和姐姐都漂亮,人见人夸;别人都说自己长得像爸爸,女像爸,福气大;家里不仅没像邬家那样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且还有爸妈经常赶集带回来的罕见的零食吃。
话说石榴和小伙伴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