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却安稳的日子。
好在如今正值□□,道观里虽然没了粮食,但山上却不缺猎物和野果。
贾敬虽然自幼读书,但毕竟是勋贵子弟出身,骑马射箭也没放下过。
日常除了诵经之外,他便在山上采集些野果、野稻,打些猎物自己吃肉,并顺手把皮毛硝制了。
等京城稍微安稳,他就带着这些皮毛下山,换了些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过冬。
他换完粮食没多久,先进城的这批叛军便败了,京城又落入了另一伙人手。
就在贾敬以为,京城的百姓会再次遭殃,他这道观也会再次迎来不速之客的时候,接下来的发展却十分出乎意料。
这批叛军进城之后,并无半点劫掠之事,首先便是张榜安民,然后便是给京城现有的百姓登记造册,重新编了户口。
就连贾敬这个孤零零的老道士,都重新录了道籍,颁发了新的度牒。
这般纪律严明行事有度,贾敬看了,不由暗暗赞叹,觉得若无意外,这次进京的,便该是天下正主。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当天晚上便观了星象,果然看见紫薇正位,天府、太微等各自隐匿。
看来,天下要太平了。
想到百姓再不用受战乱之苦,贾敬每日都乐呵呵的,他甚至还自己在道观里开了一块菜地,准备做个自种自吃的黄冠。
就在他以为,这天下大事再与自己无关时,山上突然来了一批官军,把整个道观都团团围了起来。
贾敬并不慌乱,心头却十分讶异: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是亲故或旧仇来访?
没过多久,守门的官军左右分开,非常恭敬地对来处行礼。
如今贾敬的眼神好得很,顺着来路的方向一看,却见来的是两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女子。
这俩姑娘有点眼熟,而且若他没看错的话,他们两个身上穿的,应该是国公品级的常服吧?
这些年他不问世事,并不知天下变化,见两个女子竟然敢公然穿国公服饰,不由暗暗猜测:这两个莫不是新君的内宠?
若如不然,焉敢如此放肆?
正当他疑惑之时,那两个女子已走到近前,同时对他行了个叉手礼,一个喊他“敬大伯”,一个口称“敬大舅舅”。
贾敬这才反应了过来:能不眼熟吗?这不是他家三丫头,还有敏妹妹的女儿吗?
他对这两个孩子见得不多,又多年未见,一时之间才没认出来。
“好孩子,快起来。”他急忙抬手虚扶,又左右看了看二人,脸上露出疑惑之色,“你们这是……”
这两个女孩子他虽只见过几面,却也看得出来,她们都是心高气傲之辈。
纵然二人阴差阳错入了后宫,也不过作出如此僭越之事,以免家族蒙羞。
国公服饰之事,一定别有内情。
黛玉和探春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探春道:“敬大伯有所不知,陛下起义之初,我与林姐姐便投入麾下追随王军。
而今天下大定,陛下念我二人功劳,分别赐封为荣国公和鲁国公。
日前我们得知敬大伯并未离开京城,便着人打探,果然伯父还在观中清修。待俗物料理清楚,我二人便专程来此,给大伯请安。”
黛玉也道:“家严家慈年事已高,此次便未随外甥女一起来京城。但我入京之前,母亲再三叮嘱外甥女,一定要来给舅舅请安。”
“好好好,都是好孩子。”贾敬捋着胡须哈哈大笑,“咱们家后继有人呀!”
他畅快地笑了一通,才反应过来,急忙侧身把两人往里让,“好孩子,快进来,我上午刚摘的小青菜,都是我自己种的。你们来得正好,一起尝尝。”
说起自己种菜,他脸上十分得意。
他也应该得意的,毕竟他一出生便是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说是五谷不分绝对不冤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