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东岸马匹嘶鸣,赵妮持剑站立河边,望着河对岸的情况怔怔出神。
她几乎已经做到了极致,军营里旌旗飘扬,不多的马匹在反复奔跑,几队军卒轮流在营中跑来跑去。赵妮留下来的人只有千人,其中很多正在砍伐树木,在河边现场造船,做出渡船强攻琅琊城的架势。
这琅琊古城不高,却偏偏处在沂河与祊河的交汇处,赵妮想绕过去要颇费周折,而且肯定会被对方发现,现在做出的姿态是非要攻取不可。她心中略有担忧,荀灌娘率领另外四千人攻取东海,自己负责在这里虚张声势,她害怕万一消息泄露,荀灌娘可能会有危险。
在出发之前,襄城公主反复交代过,务必保护荀灌娘的安全。赵妮有些后悔没跟着,反正在这里只是装装样子,未必能派上用场。就在她有些愣神的时候,身边的军官捅了捅她,“赵将军,你看对面!”
琅琊城内,数百艘小船行驶出来,密密麻麻连成了线。赵妮接过来“望远镜”,刹那间有些心慌。
每条船都不大,但还是能装载二三十人。也就是说,河对面扑过来的有几千人之众,而己方只有千人,莫非…… 行踪败露了,敌人早有准备。
赵妮当机立断,招呼军卒集合,那些正在伐木造船的,那些排着阵型作秀的,那些不停跑的马匹,三里的河面说长不长,敌方很快到了近前,他们也是硬弓强弩,隔着老远准备发射。
赵妮冷哼一声,他们虽然人少,但至少在陆地,相对而言从阵型到战法都灵活很多,双方废话不说,先是一通对射。赵妮这边强在地利,对方胜在人多,小半个时辰之后,赵妮有些力不从心,对方的船只开始登岸。这时候,赵妮并不多做缠斗,号令军卒上马撤退。
她没有逃回荆国,
而是沿着沂河向南再向东,目标方向是东海国,她必须接应荀灌娘。而对方似乎意犹未尽,派出大军在后追赶。一天一夜过去了,赵妮这边人困马乏,而对方始终咬在后面,这就有些讨厌了。
行军到了一处小山下,总算有件令人高兴的事,她见到了荀灌娘,而且她的军容齐整,似乎并没有经过什么大战。两军汇合一处,赵妮问道:“看起来灌娘攻东海国得手了?”
荀灌娘却摇了摇头:“我们中计了!”
“中计?你不是好好的吗?”
荀灌娘回答:“东海不过是一座空城,里面不但没有军卒把守,甚至连百姓都已搬走,甚至我去了东海王府,里面只有几个看门的仆人。原来,他们早在五日之前便已逃离。”
赵妮苦道:“看来这计策还是连环计,琅琊城早看出我们的动向,知道河对岸不过是虚张声势,于是派出大军渡河来攻。我带兵与他交战,双方各有死伤,然后便想与灌娘汇合,他们的追兵很快就到。”
“有多少人?”
“并未明确探知,但是据观察不下于万人,我军无法抵敌。”
荀灌娘与赵妮的队伍有五千人,出自襄阳东营,配备及战斗力还算不错,但是与最精锐的平西军或者铁骑营有差距。在别人的地盘上,想以一敌二不太可能,而且对方的兵力不止万人,琅琊城内还会有军队,他们支援的力量远比我们大。
荀灌娘郁闷,琅琊城怎会有如此多兵力?
赵妮猜测:“那琅琊王司马睿是运粮官,手里又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而且他是上等王爵,琅琊王府里配备五千侍卫。”
稍一权衡,两员女将达成一致,她们的确是中了圈套,对方不像她们预想的那般不堪,当前情况下打是打不过的,逃……又被对方断了归路,向东去东
海,然后去大海吗?向南还是向北,似乎都有风险,而且不停的急行军之下,他们的供给及士气都是大问题。
赵妮建议道:“与其没有方向的逃窜,不如就地扎营固守,等待援兵到来。”
荀灌娘点点头,陶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