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心的姑妈回娘家。
心的姑妈在她父亲家里、几个哥哥家里玩耍了几天。
心的姑妈回去的时候,把她父亲家里的苞谷背了回去。
心的姑妈一个人背不走那么多苞谷,顺便邀请她的侄子心帮忙背一些苞谷过去。
心还挺高兴的,从来都还没有到姑妈家去玩过,这下终于有机会了,可以感受感受姑妈家的生活。
那也是心第一次出远门,心里说不出的那种喜悦。
吃过早饭,两背苞谷早已备好,心的姑妈背那背最重的苞谷,足足的一大口袋,倒立在大背篓里,犹如一架移动的高射炮。
她的侄子心背那个小的新背篓装起的一小口袋苞谷,毕竟心十岁都还不到,背多了走不动。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一点的就是,心专门准备了一个新背篓,背到姑妈家去,一路显摆心的父亲的编织手艺。
儿子总要为父亲扬名,不管是厨艺,还是手艺。总之,不能看着食物,反而挨饿。
心和姑妈背起苞谷,走下一道坡坡坎坎,那个路啊,一步高一步低的,要是不会走路,就像是在跑跳,时而蹦上去,时而跳下来。
路上有几个歇气台,无论上下的人,都已习惯了在那几处歇气。
在心的记忆里,自上而下,那几处歇气台分别是小哦口、高花屋脊、火烧屋基、鸡公梁、观音峡、四方洞、高坎子、周家潮、天心桥、灯灯窝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可以歇气的地方,心记不清楚了,或许是心还不熟悉那些地方。
每到一个歇气台,都要歇气好久,一般都是差不多等汗水干了再走。要是小孩的大人在一路,一般都是大人催走了,小孩才肯走。
贪玩是小孩的天性,但是时间不等人。一般都是在天黑之前,务必要赶回家。实在是太远了,一时半会儿赶不到,也只好摸点夜路了,披星戴月,感受黑夜那份凄凉。
心背着新背篓,新背篓里的苞谷本来没有增重,但是给心的感觉,好像新背篓里的苞谷越来越沉。
心的姑妈也有些累了,她的背上和肩上的重量一点都没有减轻,但是感觉不到她有什么怨气。
因为心的爷爷家的苞谷本来是答应给他亲家的,可是心的姑妈抢先一步背走了。
天下哪个父亲不疼女儿呢?何况心的爷爷有六个儿子,就一个女儿啊!
那个年代,虽不曾溺爱,只要凭借自己的劳力带点东西走,完全没有问题。
心的姑妈对其父亲家里的什么都不喜欢,就喜欢那些苞谷,背回去喂猪、喂鸡子。
心的姑妈一边走一边喘着气,或许她是有所顾虑,好不容易才把那一大一小的两口袋苞谷背到屋。
虽然心是背了一点点苞谷的,但是那点分量不足以压秤砣。
当晚,心走了好长一段夜路,才走到他的姑妈家。
晚餐过后,心的几个表姐姐与她们的妈妈商议着什么,心也听不太懂……
秋冬交替季节,估计是晚上十点过,本身心的姑妈和心都已累极了,心的姑妈准备收拾歇息了。
恰巧正在“防不胜防”的时候,一个老头儿从屋后头一窜就进来了,将一个大鼎罐盖在一条大板凳子上,猛地一击,那个声响震耳欲聋。
一屋的孩子都吓傻了,惊恐万分,有的蒙着头,有的护着脸,有的躲在墙角里,不敢出来。
那老头儿再大声地吼出来:“是哪个喊你去背的苞谷?”
心的姑妈一点也不敢做声。
那老头儿继续发火:“你背就背了嘛,你还来听个啥子噗?”
随后,那老头儿气冲冲地走了。
心问姑妈:“那老头儿是谁?”
心的姑妈说:“他是我的公公,你喊亲家爷爷。”
心又问:“他为什么发那样么大的脾气呢?”
心的姑妈沉默了。
后来,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