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刚刚他愤怒的情绪恰恰证明了他是一个真正为了百姓着想的好官。
一旁的幕僚李相宁也是说道:“文瑜之才担任这绥德县知县一职,定然能够做好这一方父母官!”
当然马知节也好,幕僚李相宁也罢当然不会因为这个决策,就对于杨秉的能力十分信任。
可至少证明了对方不是一个书呆子,只知读书不知变通的庸人。
这一点才是他们所看重的,能够想到这个想法,自然不是那种只知道一成不变,不知变通的文人能够想到的。
杨秉对于这有些过高的赞誉自然不敢当,拱手道:“不敢当此盛誉,不过是些急智而已!”
这管仲是什么人?当初如诸葛孔明也是自比管仲乐毅,以此作为目标他又有何底气应下。
马知节对于杨秉的这幅姿态十分满意,不得不说杨秉提出的应对策略乃是上策,当然这也是治标不治本,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延州的贫困。
比不得汴京以及苏杭之地,那里有常平仓里面有存粮,所为的就是遇见饥荒可以调拨赈灾。
当然真的闹饥荒,这常平仓能不能拿出粮食也是两说,镇守管理的官员无所事事,未免不会生出监守自盗之心。
马知节对于杨秉的态度也是大大改观,不因年少而再生出轻视之心。
与他谈起了延州的风貌人情,一旁的幕僚李相宁对此十分了解,甚至有些具体情况都是由他补充。
可是令马知节惊讶的是,杨秉说起延州地带竟然像是世居如此一般,不仅仅是地貌河道,还有风土人情都是娓娓道来。
他诧异的问道:“文瑜,我记得你的籍贯乃是杭州,为何这千里之外的延州你竟然如数家珍一般,比起老夫了解的都更加贴切!”
杨秉道:“我在汴京之时便喜欢读书,有幸进入馆阁得官家恩准,可以进出崇文院,其中有各州之地地理风貌人情的记载,所以便记在了脑中,还有时常也会从一些官员和行商口中得知各地趣闻轶事!”
一旁的幕僚李相宁都是惊叹道:“文瑜,可真是博闻强识!”
能够对于延州的风貌人情有如此认知,那么对于其他州地自然了解也并不浅。
马知节并不排斥读书人,他所厌恶的只是空谈误国的文人,杨秉的表现恰恰证明了他是一个注重实务的年轻人。
他当初折节读书,也是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
将绥德县交给如此一个有仁心,有才干之人手中他是放一百个心的。
他有些感怀的说道:“当初我曾听人说起有一读书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在想可真是好大的口气,好大的理想啊!”
“如今我觉得这个读书人能够做到当初所说的这番话,因为我见到了他的决心与能力!”
马知节所说的决心是,杨秉当初在无任何官员上谏之时,一个小小的六品秘阁修撰挺身而出,恰恰验证了他所说的为生民立命。
对于杨秉的态度此刻也是形成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转,一开始还是审视的目光,如今却是如同视为亲子侄一样。
到了离别之时,马知节说完了一番劝勉的话后一脸温煦的说道:“明日你启程离开,我会安排吏员相送!”
待杨秉彻底离开后,马知节依旧面带笑意一脸欣慰说道:“官家这是递来了一柄神兵,在此地就是来磨砺锋芒的!”
在他的眼中文采是其次,而是为政方面他在杨秉身上看到了作为宰执的潜力,这是一个有道有术的年轻人。
虽然此刻有些想法还尚且稚嫩,可是经历一番磨练后定然能够成为大宋能臣。
不过欣慰的同时也是有些忧虑,这边陲之地有多少人从汴京来到此地时都是一幅叫苦不迭的模样。
享受过歌舞升平,繁华盛景的东京,这荒凉贫瘠的西北之地还能够适应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