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多少士人奋笔
疾书,挑灯夜战,准备着弹劾杨凡的奏章。
第二日一上朝,李世民本来还想与朝臣们商议一番春耕之事。
哪知朝会刚刚开始,就有人出列:“臣刑部侍郎崔仁师,弹劾杨凡妖言惑众……”
有崔仁师开头,马上就有其他人紧随其后,而且人群就像决堤的潮水一样,一拥而上:“臣太仆寺少卿杨豫之,弹劾杨凡为商贾鼓吹,败坏世道人心……”
“臣尚书左丞裴熙载,弹劾杨凡颠倒纲常,有不臣之心……”
“臣右庶子权万纪,弹劾杨凡蛊惑晋王,居心叵测……”
……
弹劾的大臣当中,除了有真正与杨凡有仇,还包括了一些对杨凡那些奇谈怪论深恶痛绝的。
在这个时代,许多传统的士人都将“士农工商”视为国之四维,“重农抑商”的国策更是万世不易。
杨凡的言行固然能给许多务实的人以启迪,但在这些传统士大夫看来,杨凡这样的奸佞属于真正的罪该万死。
活着是污染空气,死了还在浪费土地,就该像祸乱汉室的董卓那样被点了天灯,挫骨扬灰。
面对汹涌的“民意”,李世民这样的明君都有些招架不住。
现在别说是商议春耕之事了,就是某些李世民心里暗藏着的想
法,都在这一刻瞬间掐灭。
杨凡提及的商贾思维再好,可触及朝政的根本之后,哪怕李世民明知道是有好处的,也只能靠边站。
整个朝堂上,对杨凡是一边倒的喊打喊杀,最后更是汇聚成一句话:“请陛下立斩杨凡,以正风气。”
李世民知道他不能不表态了,不过,让他杀杨凡是不可能的。
正好他昨日想好的那件事还没宣布,李世民心里一动,故作为难道:“若以言论杀人,朕与桀纣何异?”
眼看着朝臣中一阵骚动,有人不服气想要出头,李世民急忙说道:“不过众位卿家所言也有道理,既然杨凡不学无术,离经叛道,不如将其送入太学当中,交由众位博学大儒好生管教如何?”
朝臣们显然都没想到李世民还有这样的骚操作,把一个身负教导皇子重任的晋王友丢进太学去接受再教育。
想想,还真有些小激动呢!
就在众臣迟疑的时候,一直未曾开口的魏征出言赞道:“陛下此举甚好,老臣以为杨凡才高八斗,更难得的是忠心耿耿,些许胡言乱语不过是少年意气罢了。”
“太学之中既有博学大儒可为良师,又有英才济济堪为益友,相互砥砺,正合陛下保全栋梁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