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元辅> 第277章 战后波澜(三)选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7章 战后波澜(三)选择(2 / 4)

在统治阶级手中,而统治阶级又有内部细分,这些细分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事实上很像是画了几个圆,而几个圆既有各自的部分,也有相交的部分。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点在大明朝同样适用。文臣武臣各有其基础,文臣的基础是地方士绅,也可以说是全国各地的私人地主。

文臣内部又能继续细分,比如江南一带的地主往往不仅是地主,同时又是商业集团,其中还有不少原本从事海外走私的商业集团;北方地主原本相对“单纯”,但经过实学派一顿操作,现在也逐渐商业化,形成了另一类商业集团。

两个商业集团自然会形成竞争,而北方商业集团原本底子不如南方商业集团,可现在由于有京华这个开挂的存在,反过来压制了南方商业集团,那当然会引起南方商业集团的反抗。

这,其实才是实学派和心学派斗得如此激烈的根源:理念或许可以商榷,利益坚决不能妥协。

文官集团如此,武臣勋贵又何尝不是?武将集团也分两类,一类是勋臣集团,他们靠着祖先余荫而掌握着大量的利益——比如天量的军屯、无数的军户等等;另一类是战功集团,他们凭着自身努力提高官阶,并且掌握了一支理论上只听从于他们本人的核心武力,也就是武装家丁。

前者拥有世袭的地位和经济实力,后者拥有朝廷必须倚仗的武力,合在一起便是武将集团,理论上站在文官集团的对立面。

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事实上很难真的与文官集团对立,相反还要向文官集团靠拢,选择文官集团中的某一派系作为自己的后台。

之所以会弄成这样,其中的道理在前文中多次说过:代表武将集团利益的五军都督府在土木之变后被彻底阉割。由此,五肢不全的武将集团找不到、也推不出自己的代言人,那自然没法争取自己的利益了,只好各找各妈,纷纷去抱某一派文官的大腿。

但此时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出现了:皇帝本应该是超脱文武集团的仲裁者,在文武力量不对等时,难道他不应该抑强扶弱么?

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但一个政权进入稳定期肯定会是文官集团强于武将集团,这是古往今来最常见的趋势,否则就会变成****。

明朝因为太祖皇帝的“不征之国”原则,本质上就是从制度上反对了****,也就是限制了武将集团的上限。这样一来导致的结果就是文官集团的强大不受制约,而武将集团稍微反弹就会遭致猜忌,再叠加一个土木之变的DEBUFF,武将集团的衰落大势已成。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皇帝没有感受到武将集团衰落给其统治带来巨大危险,自然也就不会有动力去给武将集团站台——毕竟在皇帝看来,大明朝的文官体系不足以威胁他,所以文官集团权力扩张总好过武将集团权力扩张。

然而高务实需要力量来支持他的改革,首先拉拢的就是最容易被他拉拢的武将集团。武将集团原本就需要强力文官支持,高务实不仅能提供政治支持,还能带他们发财,那自然一拍即合,但这下子就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至于红利,那自然是必须的,任何一个领导者想要顺利掌握名下的势力都有前提:基本前提是你能保护他们的利益,更进一步的则是你能为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

武臣勋贵和掌兵武将能够二十年如一日拜倒在高务实门下,显然不会是因为受到高务实的人格感召,而是高务实既能保护他们的利益,又能为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

勋贵集团加入海贸同盟,不仅在高务实的帮助下甩掉了京营乱摊子,可以丢掉作战责任专心用生产建设兵团赚钱,还能在海贸活动中大赚特赚,自然会全力支持高务实的一切行动——或许只除开造反。

战功武将集团因为高务实的军改,一边获得更多的军饷,一边为自己的军队尤其是家丁换装更强的武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