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伏都懵了,不止他自己,包括赵貆以及支持赵貆的一众铁杆大臣全都傻了眼。
从左卫将军到兵部侍郎,乃是平级调动。虽说封了个不痛不痒的侯爵,但左卫军麾下掌管着三万精锐,妥妥的实力派,更是赵貆赖以倚重的军中力量。
赵琬此举可谓一箭三雕:
打压太子,削弱了其在军中的势力;
拉拢朝廷大将,使其与赵貆之间生出嫌隙;
更为重要的是,变相地解除了孙伏都的兵权。至于以后是否会重用,赵琬的意思很清楚,要看其今后的表现。
没有了兵权的武将,就像猛虎失去了利爪,只是一介武夫而已。
不得不说,赵琬这突如其来的一手,的确够绝。
孙伏都纵有千般不愿,但皇帝金口已开,万难更改,只得跪倒谢恩。
赵琬环顾左右,高声道:“众卿,此次出兵,关乎国本,若不谨慎处之,朝廷危矣!”
“朕本打算御驾亲往,怎奈国事繁巨,不堪其劳。因此欲在朝中择一重臣良将,率大军讨伐北燕诸国。”
众人心中默默盘算,除了太子,朝廷中还有谁能担此重任?
赵琬扫视人群,把目光停在一个人身上,微笑着说道:“薛老将军?”
重大臣转脸望去,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人,虎背蜂腰,花白须髯,看年纪将近六旬,举手投足之间却是精神抖擞,老当益壮。
武安侯薛芝焕,大赵朝廷堪称传奇的名将。
那时赵琬初登帝位,边事不稳。薛芝焕亲率三千铁骑孤军深入敌境,一日之内马踏联营八十里,斩将十七员,生擒敌军主帅,收复荆襄二郡。
十二年后涿郡大战,薛芝焕在北燕军队的重重包围中拼死救出皇帝,身中七箭,受伤十余处,险些丢掉性命。
功高无过救驾,赵琬念其功劳,敕封武安侯,并从国库中拨巨资,为其兴建武安侯府,风头一时无两。
其后,赵琬每念及此,都感慨不已。于是又屡加恩典,特许上殿不拜,下殿不辞;非召不至,有事听宣。
赵琬每次见到薛芝焕,都不忍直呼姓名,皆以“老将军”称之,放眼整个大赵,只其一人有如此殊荣。
百官这才恍然大悟:“怎么把他给忘了,想不到皇帝把这位老将也给请来了。”
薛芝焕听皇帝宣召,迈大步走上前,躬身道:“臣在!”
赵琬一见,顿时眉目舒展,满面含笑,忙站起身降阶相迎:“老将军戎马一生,功高盖世,本该正是颐养天年之时,朕实在不忍再让老将军多受行军之苦。”
“然此危难之际,朕思来想去,恐怕只有你亲自出山方能解此危局了。”
赵琬伸出手紧紧握住薛芝焕,目光中似有万丈豪情:“老将军,想当年你我二人并肩作战,放牧贺兰,饮马东海,如今其可再乎?”
听到皇帝如此真情流露,薛芝焕亦顿时泪流满面,双膝跪倒俯伏于赵琬脚下:“知遇之恩,万死难报!陛下但有所差,薛芝焕必当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赵琬忙伸双手相搀:“老将军请起。”
薛芝焕望着眼前须发斑白的皇帝,想起昔日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岁月无声,情何以堪,渐渐地竟也湿了眼眶。
这不仅是君臣之间的对话,更是尸山血海之中并肩战斗,生死相托的老友之间不变的情义!
突然,赵琬眼中又重新闪现出坚毅之色,吩咐道:
“薛芝焕听旨!”
“朕封你为’征虏大元帅’,领精兵十万,扫灭北燕!”
“臣领命!”
赵琬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此次出兵非同往日,朕再给你增派个帮手,可助你一臂之力。”
赵琬往薛芝焕身后一挥手:“高破虏!”
“臣在!”
“破虏,你随武安侯出征,一切听薛老将军调遣,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