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都是偷偷流行的。
换言之,在1982年到1985年之间,你在新华书店等正规书店,是绝对看不到武侠小说的,哪怕《七侠五义》这种也很难见到。
然而,国家虽然禁止,但之前民间的武侠热早就被点燃了,大家对武侠小说的热爱,不仅没有散去,反而越发热切了。
所以,一些偷偷流行的武侠小说,就纷纷出现,甚至出现很多手抄本,就跟当年流行禁书《一只绣花鞋》一样。
这些偷偷流行的武侠小说,多是南方出版社偷偷出版的,然后偷偷流行。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些武侠小说的价格贵的离谱。
比如此时在京城买一套《射凋英雄传》上下两册,居然要四十块钱!
可这套价值四十元的《射凋英雄传》的图书上面的定价,却只有八元钱!
由此可知,这里面的差价有多大,油水有多高。
其实,在1985年之前,类似这种私下流传的各种小说,价格都不菲,但却都十分流行,简直跟当年蚊歌期间的手抄本文学一样,经久不衰。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时期偷偷在国内流行的各种武侠小说,不光图书的质量很差,而且内容也是良莠不齐,版本众多。
此外,由于政策性的禁止,很多国内的武侠创作也受到影响,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亮眼的新作。
所以,此时在国内流行的武侠小说,基本都是港台的那些,也基本都是金庸、古龙、梁羽生的那些小说,很多人早都看腻了,甚至能把情节倒背如流了。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其实迫切渴望出现一些新的比较亮眼的武侠小说。
而《江湖行》,不,确切的说,是其中附带的《破碎虚空》,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破碎虚空的优秀,不容多说,关键这套小说还创造了一个新理论,那就是破碎虚空理论,这等于一脚踏在玄幻的门槛上了。
后来的人都知道,当武侠小说撞上玄幻小说的时候,通常都会死的很难看。
原因无他,阈值提高了,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
《江湖行》之所以火爆成这样,并非是其中的诗集有多么好,也并非是大家对诗歌的热爱被重新点燃。
说白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之所以追捧《江湖行》,并不是追捧那些确实也很好看的诗歌,而是追捧那本附带的《破碎虚空》。
毕竟大家都知道,《江湖行》名义上是卖诗集,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诗集是羊头,狗肉是武侠小说。
别小看这个挂羊头卖狗肉,起码用这一招,可以完美的避开武侠禁令,得以让这套书能够正大光明的出现在新华书店以及邮电局等场所。
能上新华书店的书,还有个好处,那就是不怕被抓,可以正大光明的卖。
要知道,1983年的时候,不光副食品可以放开卖,不再限制了,图书也是不被限制的产品之一。
相比起来,其他工业品,比如电视录音机之类的,受限于产能,依旧是要票的。
也就是说,国内此时并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为主,依旧是票据时代。
这时期,倒卖需要票据的东西,是有很大风险的,不被抓就罢了,一旦抓住了,不光要罚款,还要坐牢。
但是图书跟录音带这些不被限制的玩意儿,那就没问题了。
尤其是积极向上的产品,从来都是热销货。
红光出版社出版的《江湖行》,正好就完美的复合了一切热销产品的特质。
首先,《江湖行》的定义是一套诗集,看起来就高大上,不会被封禁,可以正大光明的在全国各地销售。
如此一来,所有的经销商跟二道贩子,就没有政策风险,可以在全国各地私下售卖,不用担心是禁书之类的原因被抓。
其次,《江湖行》因为有《破碎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