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328 收编不请自来的外地个体小贩
华灯初上,一辆十分漂亮的,此时还不多见的铁灰色雪铁龙CX20,轻盈的在北平饭店门口停下了车。
“社长,醒醒啊社长,到了!”
随着一阵轻轻的摇晃,坐在副驾驶上打盹的曹志强突然一个激灵。
睁开眼一看,才发现车辆已经到了北平饭店的大门口。
“啊,到家了啊。”
说完这句,曹志强就伸了个懒腰:“这一天天的,可真不容易啊。”
“是!”张前进立刻道,“社长您太辛苦了,还是要多保重身体啊。”
“唉,我也想。”曹志强叹口气,“我也想好好给自己放个假,可惜,时不我待啊。”
好吧,自从今天早上,曹志强忽悠完了于芳芳跟于媛媛姐妹,匆忙从房间里逃走后,就直接回了出版社,先去主持了一下自己的工作。
虽然曹志强目前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华夏音像公司,以及录制唱片上,所以对于那个红光出版社,基本是当甩手大掌柜,一切都是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但其实出版社的很多工作,还是要曹志强拍板的。
别的不说,就说一个大项目的资金审批,就必须曹志强点头才行。
什么大项目呢?
当然是书报亭建设项目了。
早在《江湖行》刚开始发行的时候,曹志强就提出过书报亭项目,只是那时候出版社的资金还不到位,也还没得到红光机械厂的全力支持,缺钱缺人缺靠山,只能是有个意向,很难变成现实。
直到收编了张前进跟李有福,尤其是获得李厂长的全力支持之后,情况才有所改观。
资金方面,因为李有福的到处跑业务,如今已经跑了北方大部分的大城市,并且跟当地建立起了一个个独立于新华书店之外的代销点。
得益于国内武侠禁令的严格实施,以及《江湖行》中附带的那套武侠小说《破碎虚空》的火爆,当然还有京城正规出版社这层皮。
很多很多的原因,导致《江湖行》这套武侠小说,不,是诗集,在南方暂时不好说,但是北方各地,全都呈现出一副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
每到一地,但凡李有福把这套书经销权的事儿放出风,甭管之前认识不认识,当地的各种地头蛇,哪怕不是经营图书买卖的,也都疯了一样的扑过来,拿着现金钞票,哭着喊着求代理。
甚至都有人听到风声后,不等李有福去开拓市场,本人直接坐火车来京城,直接找到出版社,只为求一个批发权。
是的,都不是代理权,是批发权,也就是希望能大批量从红光出版社这里以批发价进货,然后他们自己拉回去卖。
后来听到风声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红光出版社,就为了能以批发价买到这些书。
甚至有人竟然用汽车运了一麻袋钞票过来,就要现场用现金以批发价购买《江湖行》,然后拉回自己的城市去卖。
来求书的人太多,以至于陈家邦不得不让人专门改造了几个办公室当宿舍,暂时安置这些从各地跑来求购书的人。
满打满算,从《江湖行》发行到现在,也才不到俩月,居然就火爆成这样,说日进斗金都算差的。
对此,别说出版社所有人都吃惊不已,就连始作俑者的曹志强,也有些诧异。
不过再仔细一分析,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无他,政策红利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归根到底,是限制的问题。
前文说过,武侠小说,在国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早在1982年,国内就因为种种原因,出台了各种堪称严厉的禁令,近乎一刀切的切断了国内武侠小说的出版跟流通。
在1985年开放禁令之前,这时期的国内,市面上所有的武侠小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