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又不知给那批杀千刀的军阀掳去哪里?”
“后生儿郎好不晓事,还考甚么试、做甚么官哪?”
“读书没出息了,从军还有点指望呢。”
“给乡里夫子教坏了罢,真是个不知变通的穷措大!”
“措大”是当时对读书人的俗称,凡是措大,倒多半是贫困潦倒的,加个“穷”字是顺理成章。
其中一名议论之人突然指着白袍青年的背影,叫了起来:“不对,这小子有点古怪!你们瞧他那身衣服,可漂亮得很。”
不错,这一身丝棉混纺的白袍虽说样式朴素,棉料也仅称中上,丝料与剪裁却是一等一,当今民间困苦,如此雪白亮眼的面料已非常罕见,衣袍在青年举动之间微微荡动,衬得穿衣之人挺拔健壮,却也不失风雅,怎地一名穷酸书生能穿上这身好衣服?
眼见青年已去远,议论众人也没法追上去细看,横竖乱世里奇事多,这路道奇特的书生,对荆南的乡人们终于也成了过眼烟云。
——他们都没留意到,一名寻常书生的脚步断无如此快捷,就算有谁注意,或只认为是许多地方武师也能使的提纵功夫。
殊不知那并非寻常轻功,乃以悠长又收发自如的高明内功所催动,内功已练到七八成火侯,虽非纯青,但称一句天下罕逢敌手,绝不为过。
别说脚步轻健,便是运使世间诸般兵刃,哪怕未曾练过,也能任意一挥、与外界力道交感生出劲力,挪为己力。
这便是为何,书生携带的是幼年所练的基本兵器,用来寄托追思师门之情。
兵器者,传力之物也,藉助锋芒、长短之不同形态而有攻敌威势,但如若一个人得窥奇功,已练到空中的清风、飞沙,亦可传力,然则无论使甚么兵刃、兵刃是否熟悉,又有何碍!
白袍书生步履轻快,低诵文章的声调却有些沉郁。
他诵的是知名文人杜牧为“李长吉歌诗”所作之序,“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
一篇诗集序被他翻来覆去地诵了好几遍,当中称道李贺诗风的那一段,乃是本序的经典之句:“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杜牧极陈李贺诗作的高洁、古奥,乃至诗中的怨恨悲愁,非仅赞誉而已,更令后人明白李贺诗风何以独特拔萃。
然而,白袍书生却未曾多诵这一段,跟着他飞扬足迹一路留下的,是序中的其它句子:
“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
这几句,说的是杜牧思念前尘,清晰记得和好友一同去过的地方和见过的风物,甚而日常相处共对的饮食细节,依然历历在心;
足见得相聚每刻多么令人珍惜,天人永隔又多么难当。句子平淡浅白,深情厚义却是荡气回肠。
白袍青年又咏了几遍,忽然抬起手来,打了自己一个巴掌。
他赶路之间,情急下手,一掌略重,差点把自己也打懵了:“呸,呸!这是缅怀亡友的序言,不祥至极。怎地我一想到山水远隔的二宝,这几句老在心头挥之不去?
人家活得好好地,有咱们旧日兄弟同行,更得娇妻相伴,我怎可无意间诅咒于他?江大狗啊江大狗,你可千万别再胡思乱想了!”
“可是,去岁他为了护我出险而重伤。他小时硬练刚力内功,久了劲力反击自身,已然有亏本元,当日受伤几乎致命,却不得缓缓休息,迫得带伤劳碌,而今伤势可究竟养好没有?”
“他领着一众兄弟远赴西域苦寒之地,钱财不足、万事艰辛,就连耕地凿井也要自己来,能够好好养伤么?苍天垂怜,假使当日凤翔城外那场大战,我脱了险,而他不曾幸免,今日我再读此序,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