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弊病,也是我大明最大的弊病!”
张敞迟疑,一旁的何吾邹却是满不在乎,直接用苍老的声音接过话茬。
“大明如今,早已是吏治沉疴,国将不国。”
“一户百姓虽有茅屋有田,但想要立足,还远远不够。”
“战事吃紧,江山倾危,王公贵族想要修缮府邸,均需要百姓出税赋、兵赋、役赋…”
“寻常百姓一亩田所产,连应对朝廷征收都远远不够,纵有几亩田地,如何能够安身立命?”
赋税太重,就算有屋有田,也压根活不下去。
何吾邹一语道破,其实从老头的眼中,朱由榔还看到了更多深层次的东西,那正是张敞所迟疑的。
大明越到后期,江山越难以为继,百姓民不聊生,流民匪寇四起,其实根本原因就出在制度上。
立国初期,朱元璋用祖制定下的税赋,其实并不重。田税也不过收获三十,税其中之一罢了。
奈何越到后面,因为朝廷腐败与王公贵族的奢侈,再加上频繁用兵等原因,多了无数新加的税种。
普通农家一年辛苦所得,都被各级官府以各种理由搜刮走,连维持温饱都成问题。
丰年勉强活命,欠年除了卖房卖田基本上无路可选。
可笑的是,普通百姓活得异常艰难,王公贵族与士族却肥得流油。
大明祖制里面,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读书人但凡有个举人身份,就与皇亲国戚一样,是不用纳田税的。
越到后来,皇族与士族群体越发臃肿,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空间就更加狭小。
更是有很多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在庞大的税赋压力面前,抢着送自己的儿女为奴为婢,只求士族能够收下自己的土地,自己能成为人家的佃户。
毕竟士族老爷不用向朝廷纳税,遇上心善一点的,在交完种人家田地的“租金”后,还能勉强辛苦个全家温饱。
土地兼并严重,朝廷财政彻底崩溃,其实才是大明江山分崩离析的根源所在。
祖制有大问题,这才是张敞想说的。
但朱由榔身为大明的皇帝,否定祖制的话,他怎么敢说出来。
就连何吾邹这自知没几天活头的老者,直言的话也比较委婉,只是说百姓负担重,其他全靠朱由榔自己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