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伐汉,年初的时候,辽人细作,其实就已经有所察觉了,而且军情也早就已经送到了上京临潢府。
辽汉分属父子之国,又是盟友,唇亡齿寒。
汉国一旦被宋国所灭,宋国将再无后顾之忧,随时都能北上攻辽,夺回燕云之地!
因而,接到宋国将要伐汉的军情密报后,当时在位的大行皇帝耶律璟,也曾下旨,命南京道,南枢密院使,整军备战,征召宫分、皮室和部族军五万余人,随时准备南下,救援汉国!
以五万宫分、皮室和部族军组成的辽国大军,再加上同样人数,甚至超过这个数字的南京道的投下汉军,集十余万大军南下,救援汉国,即便宋国倾国而出,皇帝陛下御驾亲征,恐怕也不得不慎重对待吧?
十万铁骑南下,即便不能一举击败号称‘八十万’大军,实际只有一半,四十万的宋国北伐大军,让宋国大军心生忌惮,不敢全力攻打太原,总还是可以的!
而汉国军民百姓,得知辽人大军南下援汉之后,势必军心士气,为之一振,守城的信心和勇气,也会更加的坚决!
宋国想要轻易的攻下太原,可就难上加难了!
而实际上,当时大行皇帝准备援汉的辽军,还不止南下太原这一路,在雄州、霸州,同样集结有辽军重兵,兵力同样不少于十万之众!
大军集结,只待皇帝陛下一声令下,便能南下中原,攻取雄、霸三关!
三关若破,辽军便能长驱而入,直入中原,重演当初太宗(耶律德光),饮马黄河,跃马入东京的壮举!
不过可惜,集结的两支辽国大军,尚未等到大行皇帝南下中原的旨意,却先等来了先皇大行的消息!
先皇大行,全国举哀!
新皇登基,第一道旨意,便是各部宫分、皮室、部族之军,各安所部,没有旨意,不得妄动!
旨意一下,集结的宫分、皮室、部族军,顿时便又各自解散,回归驻地,数十万大军,就此烟消云散!
当然,这也不能怪刚即位的皇帝陛下!
毕竟,数十万大军,交与一人之手,若非治国日久,江山稳固的雄主,谁也不敢轻易付人!
即便是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宗,举全国之兵时,也必定御驾亲征,不敢轻易将举国之兵,交予一人之手,更何况是刚刚继位的新君了!
皇位更迭,新旧交替,朝野内外,动荡不安,便是天下臣民,心中亦是惊疑不定!
大辽立国,皇族内乱不断,皇位更迭之时,更是皇族内斗不休之时!
在这种情况下,新君怎么可能还让南京道,集结全国近半的兵力?
而且还是骁勇善战的百战精兵,宫分、皮室军?
不过,汉国毕竟是辽国盟国,父子之国,唇亡齿寒,更是宋辽之间,唯一的缓冲要地,辽国不能不救!
就算不能发大兵,南下救援汉国,以解汉国之危,但也必须要有所表示,表明辽国的态度和立场!
否则,宋人还会以为辽人好欺负呢!
甚至更可能通过这事,察觉辽国内部的动荡和不稳,从而北上攻辽!
因而,在遣散了南京道内集结的两支超过十万辽国大军的主力之后,辽国新皇耶律贤,便又下了一道旨意,任命耶律兀烈为行南道都统,统帅两万辽军南下,驰援汉国!
当时,汉国背盟,暗杀辽国册封特使韩知范的消息,还没传到南京道,汉主刘继元开城投降,宋国大军,兵不血刃的进入太原的消息,也还没传到南京道!
甚至于,近在咫尺,距离太原不过一百二十余里的石岭关,都还没收到汉主刘继元已经开城投降,大军进驻太原,光复晋地的消息。
不是赵匡胤不想把光复晋地的丰功伟绩,广而告之,昭告天下,而是赵匡胤想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趁着辽人尚不知情,突然北上,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