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红楼梦》包罗万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认为非天才不足以写出此书,神话曹雪芹。其实不必要。曹雪芹是一个写作天才、伟大的小说家,但并不是说他就是“穿越者”或者天赋异于时代。
经过白话文运动、五四运动、反孔反儒等,现在我们学到、看到的历史和文化,与真正的历史与文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去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就像看架空小说,与我们的生活无法一一对应,自然就会对那样的生活无法想象,甚至无法理解。
文字的雏形是甲骨文,甲骨文是用来占卜的,后作为上层社会交流信息所用。文字体系最早就是“天书”,上层社会专属,不对外,更不对众。
最早记史的人像古时祭祀、音乐的人一样,都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小部落,专门做这事,属于上层谋生手艺的一种。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有历史记载,民众意识觉醒,阶级矛盾开始成形,文人处于中间地位。为了“欺上瞒下”,把真实的人类历史进行记载而不损伤自身利益,这群人发明了“春秋笔法”——以春写秋,以明写暗,以假写真。
这种写法是所有封建文学通用的,没有这样的认识,是读不懂、理解不了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
《红楼梦》是清朝白话文改革之后出现的,也引领了当时文学文字改革之先,所以里面俗语、俚语和诗词同时存在、同时出现,但贯穿全文的依然是春秋笔法。因为《红楼梦》承载了“文学改革”这样的重任,作者有意在其中引入各种历史故事,并进行了不同的时代解释和演绎,包括戏剧,也很有意地通过草灰伏线的方式,对不同的事件进行揭示。《红楼梦》里面贾瑞拿的风月宝鉴的镜子,正反两面,就是这种两面性的体现。
2.《红楼梦》里的历史与社会
现在我们读的是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林黛玉进贾府时候七八岁,贾宝玉也就十岁左右,作为一个小学生,他们读的是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人物传记等。指定事物,拿了韵脚或者给了词牌,无论男女,都能做出诗词来,都会用典,说起典故来,都知道,是因为他们从三四岁启蒙开始就读这些,专注读了四五年。骆宾王做一首《咏鹅》真的不难,谢道韫跟“闺蜜们”咏咏柳絮也常见,林黛玉、薛宝钗的才女形象就来源于谢道韫,文中专门有他们一起写柳絮词的场景。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与王孙贵公子交游,读过不少书,见识过不少人,对社会和当时各种人群的不同生活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架构起《红楼梦》。螃蟹宴时,贾母曾说史家有旧阁名枕霞,枕是枕头,为贾母垫头的是霞,就是彩色的云。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贾母为林黛玉换窗纱用软烟罗,银红的叫霞影纱。烟是烟火气,就是生活,窗户是对外的口,这里指的是国公府对外是二等贵族家庭。
王、公是一样的,再往上就是皇室了。从贾府的不同用品和制度来看,皇室在吃穿用度上更上一层,以富贵新奇为好,在制度上以威严秩序为上。贾迎春省亲就是用威严制度衬托出来的富贵荣华再现。
“展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等,带了许多小太监出来,各处关防,挡围幙;指示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
“半日静悄悄的。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幙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半日又是一对,亦是如此。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插图],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值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