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挞清> 第21章 京口北固山怀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京口北固山怀古(2 / 2)

。这也是祭江亭名字的由来。

站在祭江亭上,视野极为开阔,滔滔长江近在脚下,北望神州,令人不禁产生一种怀古幽思之情。

德崔柏深情地说:“这让我想起了贵国一名大诗人的名篇。”他用一种有些怪异的腔调慢慢吟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正是辛弃疾的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陈城也不甘示弱,说:“当年辛弃疾在京口知府任上写下了这首名篇,其实他还有另外一首名词,也是讲北固山的,作于同一时期。也就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罗大纲豪情万丈,说:“辛弃疾武能于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文能指画山河,筹划北伐抗金大计。辛大人曾为南宋京口知府,我亦是天朝京口守将,为国守门,幸甚至哉。”

陈城满心佩服罗大纲,赞赏道:“满清即是金人后裔。当年辛大人曾有伐金之志,而无可用之兵。眼下我天朝扫北军北伐遇挫,丞相大人何不主动请膺,出师北伐,直捣燕京,这才是上策呀。”

罗大纲嘴唇嚅动,似有所语。

他犹豫了片刻,说道:“陈兄可知道,你已被东王升为炎九正将军了?东王命你镇守铜陵,对你已是信任有加。去年,你曾当面向天王献计北伐,可惜满朝都没听进去。我出身于天地会,不是金田首义的老兄弟,得不到诸王信任,又谈何北伐呢?”

罗大纲屡作先锋,攻城略地无数。虽然他屡立战功,但仅被封为丞相。而功在罗大纲之下、年龄较小的秦日纲却因为较早追随诸王,而受封为真忠报国顶天侯,官爵在罗大纲之上。

在年龄普遍年轻的太平军诸将中,四十多岁的罗大纲有些另类。他攻坚城、打血仗,勇猛过人,连翼王石达开都自愧不如。自从西王萧朝贵死后,罗大纲在太平天国中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不被杨秀清重用。

虽然他英勇善战,却也只能做在京口做个守将。不能在战场上带兵打仗,也就不能立功。不能立功,也就不能加官进爵。

陈城有些自嘲地说:“什么将军,什么丞相,不过是一些没用的虚衔罢了。人生一世,自当自由自在,做自己乐意的事,何必受这些头衔的束缚?”

德崔柏大声叫好,罗大纲似有所动。

他们穿过试剑石,沿台阶登上后峰。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陡峭奇峻,直逼长江江岸。罗大纲令人在主峰顶安置炮台,扼守长江与大运河。

江水滔滔喧哗,北固山耸立沉默。夕阳西下,为江水染上一层金辉。长江宛如一条玉带,原本庞大的战舰渺小得像一只蚂蚁。

以宇宙之宏大、历史之久远,人生百岁,亦不过沧海一栗。站在北固山峰顶,遥望北国,令人豪气顿生。

罗大纲令人端上酒菜,他们把酒临风,相谈甚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