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终于完成了,一年多了,这部小说被我删删改改,好一番折腾,虽不知当初怎么有勇气,在写了二十多万字的情况下,能重头修改。至今,我都不敢想象,若再让我来一次,也绝没有那个勇气了。
先说说写文的历程吧。故事大体框架早已成型,趁空闲之余打了几万的稿子,一冲动就发了。大概越写到后面,越觉得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当初太过仓促,文笔稚嫩,情节幼稚,于是再四五十章的时候就动了修文的念头。纠结了很久,一个声音告诉了,就这样吧,再写个几万字就差不多完结了,何必折腾,另一个声音却又告诉我,改,自己都看不过眼的东西怎么能给别人看?所以,最终还是下定决心重新修文。虽然修改后,仍然有很多问题,但基本上文句没有太大的错误,内容上也大体符合逻辑了,至于什么剧情与文笔,就暂不追求了。我并非中文出生,本身既不擅长也不追求文词优美,平常读书,也多喜简练文风,所以文笔就很枯燥了。
在修文过程中,大概有不少读者因此弃文,我感到很遗憾,但同时也非常感谢那些依旧坚持追文的读者们,这些人应该是我能够坚持继续更文的动力。说实话,写一篇小说并非易事,尤其是古文,从中涉及到的东西实在太多。虽然说是架空文,但我也想力求附和实际,十分不喜打着架空文的旗号,就胡编乱造,把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归咎于架空二字。这篇小说中,有关的服饰、医药、官职、兵制、内庭制度,还有一系列的权谋朝斗,写起来颇为费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很多时候,也感到精疲力竭。因为平时还有大量的学习上,或者工作上的事要忙,所以更文速度是越来越慢,也忘大家体谅。
其次说说为何选明朝作为大背景。曾经有人问,我是不是很喜欢明朝,才选明朝。相反,我非常不喜欢明朝,论起来,明代疆域不及汉唐,文化不及赵宋,政治上也无突出的作为,更何况还有各种文字狱等等。当时写小说也想过用唐朝的大背景,毕竟我对于唐史的了解比明史多,但最终还是作罢。因为明朝后期已经跨入西方的近代了,这就比较对我的胃口了。此文或许会提到一些舶来品,朝代太前的话,感觉很别扭,虽然都是架空,但还是不希望无根据的胡编乱造。前文已提,本人略有些考据癖,即使写小说也不喜不切实际的情节,这样便是对历史或其它知识的不尊重。所以,面对我一窍不通的中医,在行文中也尽量做到符合实际,为此也花了大量的精力翻阅医书,使用各种医学类数据库。其次,明朝的服饰记载比较详实,样式也比较附和我的审美,写起来方便一点。汉唐的生活方式,与后世差异太大,选择明朝更接地气一点。当然,这只是本文的设计,有可能下次开古文,我会改大背景,曾经也构思过一个唐初背景的故事,当然,精力有限,再开坑儿遥遥无期……
另外关于第一部的内容。第一部主要讲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围绕朝廷削蕃来展开,其中也少量涉及皇权与将相之间的明争暗斗,但最主要的还是写朝廷与藩王间的权力角逐。相信大家对于藩王作乱这一现象并不陌生,从汉之七国、晋之八王,到明朝的靖难之役都是藩王叛乱的典型事件。很显然,这篇小说正是代入了明朝的靖难之役,又稍加改动了一点,毕竟如果完全按照明史写,皇帝是很难平定叛乱的。从我了解这段历史以来,都对燕王叛乱一直持消极态度,当然,燕王自有苦衷,建文登基后的步步紧逼,激起了燕王的反叛。但在情感上,或者理智上,我都对为己野心、权欲而挑起内战怀有深深的不满,不管他是否有苦衷,毕竟一旦打仗,牵扯到的就不仅仅是私人恩怨,而是万千普通人的性命。所以编写这段故事时,我自然将燕王写成了失败的一方。
当然,从历史上看,藩王作乱成功的唯有朱棣一人,以地方之力对抗中央,不管是人力物力财力,还是道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