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禁亲军副统领齐正修是沈老夫人娘家那边的侄子,这件事是在明面上的。
还是托齐正修的福,秦书年才得以当上皇城禁军副统领。
沈秦两家是死对头,这样的安排,华元帝才不担心皇城禁军和宫禁亲军同时被某一人收买。
无论哪一方有小动作,另一方都会死死盯着不让其得逞,华元帝当了得利的渔翁。
所以秦书年收到沈家联合齐正修兵变的消息,立刻带了数队禁军前来查看。
在宫门口遭到宫禁亲军阻拦,无论如何都不让他进宫,哪怕他卸了盔甲兵器独身一人都不让进入。
这就坐实了那个断臂领队的求救,若不是宫中有鬼,为何敢明目张胆死活阻拦他进入?
秦书年便下令攻入皇宫救驾,一路都遭到宫禁侍卫的拼死拦截,好不容易来到乾元殿,齐正修却没在殿中。
而且,乾元殿中也没有多余的士兵,华元帝和一众皇子好端端的站在殿中。
秦书年此时反应过来,他只怕是中了沈家的奸计。
斩断那个领队的手臂,让其浑身是伤半死不活,舍弃这一路上数十宫禁侍卫的性命,就为了骗他上钩,狠毒如斯!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到如今,若他放下兵器跟华元帝解释,只怕华元帝也不会相信。
况且,沈家一定留了后手,会将他的所有辩驳都打回来。
秦书年和黎隽思绪飞速运转,闪过诸多念头也不过一瞬时间,大皇子黎疏已经上前,在地上捡了一把刀,准备对战秦书年。
六皇子七皇子紧随其后,黎隽不能落后,一步步走过去,每近一步压力就重一分。
是选择支援秦书年直接夺下龙椅?还是选择站在秦书年的对立面,死死咬住事实,他对秦书年的行动一概不知?
黎隽本就是胆大之人,准备兵行险招,支援秦书年,干脆利落的夺取皇位。
秦书年看出黎隽的意图,顿时心急如焚。
他了解自己这个外甥,如果他是自己起兵攻进皇宫的,黎隽这个决定自然没有什么不妥。
但黎隽不知道他是中了沈家的计才冲进来的,齐正修一定带了够数的兵力,等待时机将他就地正法。
然后把罪名扣在秦家和黎隽头上,死无对证,加上沈家的部署,秦家将粉身碎骨。
如果此时黎隽插手帮他,就相当于主动将谋反的罪名坐实了。
眼看黎隽就要加入战团,秦书年心一横,避开朱统领的纠缠,手中长戟朝黎隽当头打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