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乡,顾名思义,回望故乡。
夏对这个名字没什么感觉,她是龙伯并非人族,人族的典故她哪会有多少感触?最多感慨一下炎帝九泉之下有知会不会气得再死一次。
七八千年前因着小冰期以及地质等因素,西荒的生存环境急速恶化,炎帝因此带着先民东迁,经此地时先民回望有生之年可能都不会再回来的故土,纷纷抱头痛哭,哭完之后继续上路。
很多年后先民的后代人族因为西荒的气候重新变得温暖湿润,又离凤鸣原近,开发起来容易获得后方的支持,因而优先开垦西荒,回到祖先曾经痛哭的地方,起了个望乡名字。
往东是九河走廊,往西是绵延的西荒大地。
东迁的人怀念西方的故土,西去的人怀念东方的故土。
只不知,东去与西去的人可曾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回望故园的地方会变成子孙的战场。
夏一边想着望乡的典故一边就着油灯的光在皮纸上写着字。
虽然她很希望金乌台能继续延续,比起面对整个帝国,她还是更乐意和太昊琰打交道。
太昊琰吞并天下的野心....不好说大不大,有机会肯定会做,但没机会的话她是将西荒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的,不会有事没事动不动就对外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和龙伯也更能好好相处。
比起征伐四方,太昊琰更希望将西荒建设成气候和地质变化之前的西荒,良田阡陌,遍地城邑。
难度虽然很高,但龙伯族都能在荒原那种土地贫瘠鸟不拉屎的地方建立无数城邑养活千万人口,太昊琰自信给她时间,又有西荒这比荒原好了不知多少倍的土地,没道理龙伯做得到的事她做不到。
夏对此很支持,能不打仗的话她也不想打。
雪国拢共才三四百万人口,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莫说回报大于付出,便是两者对等都很难。
数十年前的战争那是无可奈何。
气候变冷,荒原的生态恶劣,不南下抢地盘难道在北方饿死?
但现在雪国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土地,在将这些土地消化之前频繁的战争实是不智。
而且,自幼饱读史书,夏表示,种族战争就是个超级烂泥潭,一旦掉进去再想爬上来,难度不亚于登天。
历史上的种族乱战一口气打了几千年,死人流血多到任何一个正常人都麻木的想吐,最终能爬出来烂泥潭还是各族发现再打下去就要同归于尽了,脑子这才冷静下来。
通过考究史料,夏发现一件事,休战以后,所有种族都进入了飞速发展期。
她不讨厌战争,只要战争能带来足够的利益,但历史已经证明,战争的付出与回报很难对等。
为什么一定要灭绝别的种族呢?
或者说,为何一定要从肉/体上消灭别的种族?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同化呢?
投入少,回报高,性价比高。
这也是她与太昊琰共同的看法。
“虽然我宁愿和你竞争谁的同化力更强大,但总觉得你很悬。”夏自言自语的轻叹。
她与太昊琰打文化战争的前提是太昊琰能在蒲阪的攻势下坚持下来,坚持到蒲阪崩溃。
她曾经对太昊琰很有信心,因为了解太昊琰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但现实证明,一个国家不是只要有明君就能打胜仗。
蒲阪,或者说九州地区的底蕴太深厚了。
硬生生的拿人命耗,生生拆了九河走廊的所有关隘,奢侈得让夏与画旬都惊呆了。
叹息着,夏运笔如飞,让雪国增加与西荒人族的民间往来,争取在蒲阪打到金乌台前让西荒的人族对龙伯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印象,剩下的....想来蒲阪会让西荒人族对比着给龙伯加分的。
感谢人族攻下城邑后为了犒赏三军为自己卖命而约定俗成的三日不封刀传统。
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