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师的木匠师傅,不能让人信服。
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起码在赵家村相邻的几个村子里,想请木匠师傅的主家,基本上第一人选就是选择春根师傅,而不是赵爱华。
县城不一样啊,县城是春根师傅鞭长莫及的范围。
于是刘兰秀就想帮着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见得比这么谄媚的刻意去讨好他人的赵国生不赞同,太刻意了,就太跌身价了,他们是亲戚,是兄长和妹夫的关系,不能让人觉得你低人一等。
不能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关系,再好再亲密也会生间隙的,别人会下意识瞧不起你。
或者赵爱华可以直接表达出这种想多找门路找活的事实,而不是拐弯抹角的卖力去讨好,去送‘贿赂’重礼。
亲戚之间的礼节和‘贿赂’讨好的重礼那是两码子事,性质不一样。
前者,收礼者心身舒服,和你家关系也会越来越好,心甘情愿很热情的主动去帮你到处介绍活。
后者,收礼人会认为是理所当然,因为他帮你介绍活干了啊?甚至你那天赚大钱了,人家还嫌弃你小气吧啦的礼送轻了。
听赵国生那么一说,刘兰秀还是不太明白两者有何区别。
在她看来,前者后者都是收礼,帮人介绍活干。
不过,她相信赵国生,相信他不会害自家儿子。
很多时候有事实证明,那些她无法理解的举动和行为,最后往往证实赵国生是对的。
“好了,快吃饭吧,吃了饭,爱华你早点陪巧儿回娘家。”刘兰秀猜测今天王大哥家也起的很早吧?心里着急的暗暗等着巧儿他们回去吧?
“别喝太多酒,你回来还要骑单车载着巧儿呢。”赵国生心道,他皮糙肉厚的倒没关系,别摔倒巧儿喝摔坏单车。
这辆单车,偶尔也是赵国生的座驾,他当然关心啊。
“噢,对了,巧儿他爸上次说那个米酒好喝,正好家里还有一点剩,爱华一起捎上。”忽然说完这句话,赵国生觉得自己的话很搞笑,前后矛盾。
刚说让赵爱华少喝点后,后面又主动让他捎上酒?
这米酒是赵父赵母两老亲手酿制的,说起来,还是沾了大侄子赵爱民的光。
对长子嫡孙的婚事,赵父赵母出钱又出力,为了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有一半的酒是赵父赵母酿制的,另一半是从村里其他人家买的。
不是所有人都爱喝有点甜味的米酒的,很多人喜欢喝火酒,或者更烈的酒。
蹭了光的赵爱华也搭上了这趟便车,也分到了不少米酒。
“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