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葆光> 第三十三回:承祖业后代掌门户,守孝道童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三回:承祖业后代掌门户,守孝道童子…(2 / 6)

没有过几月,就没了。

当下的行情,还不敢大办丧事,李显只好随便找了几个庄上人,把李明达埋葬了。当地一代精英,就这样无声无息地了却了自己的一生。

官方连年的抓兵,把这道沟的男女老少惊吓得不轻,只要家口大点的门户,日夜都是提心吊胆,难得安宁。当时人们就把这抓兵的场景,编成了顺口溜,时常还当成花儿来唱。

江城有个汉有功,到处抓丁去充军,马刀时常都带红,杀人如麻成了疯。

苏家梁来一伙人,挨户搜家要抓兵,婆娘将娃搂怀中,老汉跪地如拜神。

青壮年们无踪影,窟圈崖缝去藏身,担惊受怕又受冻,蹲到夜半大三更。

内官有个齐大昌,幼年丧母当货郎,乱世贼匪从军忙,七道梁上把名扬。

每逢打仗往前闯,军阀混战自猖狂。凶残比肩黑无常,上山老虎下山狼。

欲谋攀附当官长,笑脸逢迎周效良。兵员不足找保长,老少闻讯心中慌。

本地保长他姓梁,狗仗人势白眼狼,生来一副奴才相,耀武扬威霸一方。

见了官员手低垂,百姓面前头高扬。拍胸自称同盟党,专横跋扈坏心肠。

骑着叫驴背着枪,穷人门上逼款饷。家里东西都抢光,见了姑娘驾马上。

当地百姓真孽障,只要听见枪声响,不顾油缸倒地上,逃到山沟把身藏。

连续几年的天灾,加上到处都是兵荒马乱,这道沟的前辈们,老的老,死的死,没剩下几个了。当下的状况,小户人家,五杂六姓不在话下,只说这几个大户富户人家。

上沟一道,有上新庄的道家,梁家岔的黄家。下沟一道有河湾的李家,黑庄子的李家,大庄里的吴家。这几户人家,既是大户也是富户。还有何家庄的牛家,下沟的刘家一门子人,虽是平常人家,但是家族人口甚多,可算得上这道沟的大姓。

先说这道家,老爷没了,现在是三少爷道永章当家。家口不是很大,但也是子孙如数。家中财产丰盈,光阴过多富裕。时常雇佣了好多长工,还有短工不计其数。

黄家的自从黄应娃没了以后,因没有来得及交代后事,弟兄之间开始争夺掌柜之位,弄得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嫉恨,情感隔阂,只好分家过活,凑合着一起耕作。家中大小事情,由应娃的婆娘执掌,逐渐在向小儿子黄世满移交。家中时常也雇佣长工和短工,日子过得也算顺畅。

还说那牛家的弟兄,自从继承了何家的财产,在上沟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大户了。人口多,占地广,牛德仁的三个儿子已经长大,大儿子前几年与何家的女子订了亲,现在已经娶进了门。

老二与吴家交了个换头亲,吴家大房头的一个女子许配给牛家老二,牛家人做主,把何家门下最小的一个女子,许配给吴家老五。双方都正待着娶进门。虽说辈分不太合适,但事出有因。

牛家又把何家门下的二女子,许配给李家二房头的儿子。牛得义住在何家大院,又生了几个儿子,年岁尚小,暂且不提。

再说那李皮匠家族,时下已到了第四代,大房头四个儿子早就分了家,老大抗兵役被枪杀了,李二带着李四住在涝坝滩,李大的后代和李三在黄蒿湾挖了窑洞,各自立门户独立过活着。三房头的两个儿子住在沟对面上湾的黑庄里。四房头是幼儿孤母住柳树湾。

这李家的后代们虽说个个都是身强体壮,干苦力活不在话下,但对农事不在行当。只有大房头的李二,三房头的老大李瞎子,稍微能摸清点种庄稼的路数。占有的土地多,基本都是平缓坡地,家道还算富裕,也能雇得起长工,家中农事全凭长工支撑。

说起这涝坝滩的李二,生来节俭,名声在外。遇上年馑不说,即使家中粮油充裕,就是舍不得吃喝,也舍不得穿戴。一件破皮袄,白天穿,晚上盖,几十年如故。雇长工干活,也舍不得给长工们吃好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