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
他也觉得到了这个时候, 他们应该转变一下策略,不要再帮着齐国攻打楚国了。
与公的话,他的想法和父皇一样。
至于与私的话, 他也要想想打完这场战争后, 他自己应该怎么收场。
他这两年虽然不在国都, 可他能感觉到, 父皇年岁越大,猜疑心就越重。
太子和纯王他们现在已经完全不敢和朝臣们有过多的接触了。
眼看着所有的兄弟们都开始低着头过日子,在战场上屡屡立下功劳的他就有些太显眼了。
他也不想成为那个靶子, 被所有人合力打击的人。
齐国君一开始其实并没有要收回那九座城池的想法的, 是他觉得再打下去不仅楚国会越来越吃亏,他自己也会越来越显眼。
所以他让自己埋在齐国君身边的暗探向齐国君进言, 把那九座城池要回来。
齐国君肯定是心动的,但他一开始也拿不准这场战争的走向会是什么样的, 所以他并没有答应。
他就在战场上打了几场胜仗。
楚军吃了几次败仗后, 楚国国内果然开始人心浮动。
他又让自己在楚国的暗探在楚国的一位老王爷面前挑唆。
那位老王爷就是之前支持现楚国君弟弟的老王爷。
现楚国君虽然篡位了, 但他并没有对父亲和弟弟赶尽杀绝。
他把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分别幽禁在了不同的地方。
而这位老王爷虽然支持现楚国君的弟弟。
但现楚国君登位后, 并没有立刻清算这位老王爷。
因为这位老王爷在宗室内德高望重,他不想因此使得楚国宗室大乱。
可他虽然没有清算这位老王爷,但也没重用他,并且他还让自己交好的的宗室子弟接手了老王爷的差事。
等于说这位老王爷虽然被留下了一条性命,但他也被架空了。
曾经辉煌惯了的人又怎么会愿意自己被架空呢?
恒王就是看准了这位老王爷会心有不甘, 才会让暗探去挑唆他。
老王爷果然上钩了。
楚国国内也果然乱了起来。
恒王在战场上的胜利和楚国的内乱也让齐国君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果真动了要回这九座城池的消息。
恒王得知齐国君开始频频召唤心腹朝臣商量如何收回这五座城池后,就把消息递到了晋国君面前。
收到晋国君的密信后, 恒王就开始打败仗了。
他这边接连几次败仗后,齐国君果然有些担心了,生怕齐国真的会被楚国打下来。
晋国君让自己安插在现楚国君和齐国君身边的暗探开始给这两位国君吹耳边风。
暗探对现楚国君说,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咱们楚国国内的内乱本就没平下来,现在外面又有战争。若是再打下去,只怕后果难以预料。您不如派人在齐国君面前吹吹风,让他派使者向咱们求和。
这样一来,您的面子也有了,咱们也可以光明正大的从齐国撤兵了。
现楚国君一想也是,虽然这场战争因为晋国的介入,没有如他预期那样速战速决,让他觉得有点憋屈。
但事已至此,他只能想办法减少损失。
这场战争再打下去,只怕他这国君的位置就要坐不稳了。
必须要赶紧停战才是。
于是现楚国君就让人重金收买了齐国君身边的臣子,让他们说服齐国君派遣使者来楚国求和。
暗探对齐国君说的是,楚国到底实力强大,若是再打下去,咱们齐国只怕吃不消。您不如趁着现在楚国国内有内乱,派个使臣去楚国求和。
齐国君听完之后其实有些不太甘心。
虽然恒王那边打了几场败仗,但齐晋两国的兵士们加起来肯定是比楚国的兵士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