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汉献帝和伏皇后之后,再放船渡众人。其争渡的人,都被砍下手指,哭声震天。
既渡对岸,汉献帝的左右之人只剩得十余人。杨奉寻得牛车一辆,载汉献帝至大阳。
晚宿于瓦屋中,野老进粟饭,汉献帝与伏皇后共食,粗粝不能下咽。
第二天。
汉献帝诏封李乐为征北将军,韩暹为征东将军,起驾前行。有两位大臣寻到,哭拜于车前,乃太尉杨彪、太仆韩融也。
汉献帝和伏皇后看见了,都哭了起来。
韩融哭着对汉献帝和伏皇后说道:“陛下、皇后,李傕、郭汜二贼,颇信臣言。臣舍命去说二贼罢兵。陛下、皇后,应到善保龙体。”
说罢。
韩融去了。李乐请汉献帝入杨奉营暂歇。杨彪请帝都安邑县。
驾至安邑,苦无高房,汉献帝和伏皇后都居于茅屋中。但是,又无门关闭,四边插荆棘以为屏蔽。
汉献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诸将带兵于篱外镇压。李乐等人专权,百官稍有触犯,竟于汉献帝的面前殴打、谩骂。他们故意送浊酒粗食给汉献帝。汉献帝看见了,无奈,只好勉强纳之。
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余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韩融曲说李傕、郭汜二贼。二贼从其言,乃放百官及宫人归。
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河内太守张杨献米肉,河东太守王邑献绢帛,汉献帝稍得宁。
董承、杨奉商议,一面差人修洛阳宫院,要奉车驾还东都。李乐不从。
董承对李乐说道:“洛阳本是天子建都之地,安邑乃小地面,如何容得车驾?如今奉驾还洛阳是正理。”
李乐对董承说道:“你等奉驾去,我只在此处住。”
董承和杨奉便奉驾起程。李乐暗令人结连李傕、郭汜,一同劫驾。董承、杨奉、韩暹知其谋,连夜摆布军士,护送车驾前奔箕关。
李乐闻知,不等李傕、郭汜军马到,自己带着本部人马前来追赶。
四更时分。
李乐埋伏于左侧,随后赶到箕山下,大叫道:“车驾休行!李傕、郭汜在此!”
此言一出,吓得汉献帝心惊胆战。只见山上火光遍起。
杨奉对汉献帝说道:“陛下,此李乐也。”
于是,杨奉就令徐晃出迎之。李乐亲自出战。
两马相交,只一回合,杨奉被徐晃一斧砍于马下,杀散余党,保护车驾过箕关。太守张杨都粟帛迎驾于轵道。
汉献帝封张杨为大司马。张杨辞帝屯兵野王去了。
汉献帝入洛阳,见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宫院中只有颓墙坏壁。他命杨奉且盖小宫居住。百官朝贺,皆立于荆棘之中。诏改兴平为建安元年。
是岁,又大荒。洛阳居民,仅有数百家,无可为食,尽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食之。尚书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间者。汉末气运之衰,无甚于此。
太尉杨彪奏汉献帝道:“陛下前蒙降诏,未曾发遣。如今曹操在山东,兵强将盛,可宣入朝,以辅王室。”
汉献帝对杨彪说道:“朕前既降诏。卿何必再奏,今即差人前去便了。”
杨彪领旨,即差使命赴山东,宣召曹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