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直性子的人,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姑娘说这么多,到底要不要收购我们的山楂?”
一旁的村里人也竖起耳朵来,等着苏锦绣的答案。
来庆踢了他一脚,笑骂道,“你傻啊,我们家姑娘都问价了,自然是想买的。不过你可以为我们姑娘家不懂行情就胡乱开价啊,刚才不是告诉你了,那边正在盖的坊市都是我们姑娘的产业,生意做得大着呢,只要山楂的产量和价钱合适,说不定以后还能常来常往。”
李大贵一听,顿时喜出望外,可毕竟来庆只是个下人,他说得能作数吗?
意识到这一点,李大贵火热的心冷却了一瞬,又看向苏锦绣,“姑娘的意思……”
“李大哥,你还没说价钱呢?”苏锦绣笑。
李大贵在心底琢磨了一番,咬牙道,“大庆说姑娘是好人,我也就不拐弯抹角的试探了,今年外头的行情,一斤山楂是八文钱,那药贩子说好了的,结果来了给我们开六文,这大伙儿自然是不愿意,若是姑娘能够把我们全村的山楂都收了去,我们也不要八文,就按一斤七文的价格,您看如何?”
“你自己这么做主,乡亲们都能答应吗?”苏锦绣问他。
来庆则在这时候说,“大贵他爹是里正,不过年岁大了,现在他帮着打理村里头的事,先前还带着村里的人去坊市干活呢,村里的人都听他的。”
田头村的人刚才听了半晌,见苏锦绣当真有意想收购他们的山楂,这会儿全围过来,先是交头接耳了一番,不知道谁先开了口,“七文钱也行,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乡亲们紧跟着纷纷附和,倒是省了李大贵再言语了。
其实,这些人的想法也很简单,这钱只有到了自己口袋里才作数,能早些卖出去就早些卖出去,省得夜长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