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科幻灵异>相王讲鬼故事> 第七十节 扁鹊心书卷中(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节 扁鹊心书卷中(三)(2 / 4)

身重如山,烦躁不止,急灸关元三百壮,内服保元丹、姜附汤,过十日汗出而愈。

若作阳证,误服凉药,以致发昏谵语,循衣摸床,吐血脉细,乃真气虚,肾水欲涸也。

仲景反曰:急下之,以救肾水,此误也。

真气既虚,反用凉药,以攻其里,是促其死也。

急灸关元三百壮,可保无虞。

(少阴本热标寒而又中见太阳,本热之证,固不易治,况标阴为病,千头万绪,变态百出,令人接应不暇。

然只在初时体察真切,用灸用温,亦非难事。

良由初着一错,贻误到底,害人不少。至若无本热,而又无中见之太阳,一派阻寒,必死无疑。

或速灸关元,重投丹附,亦在于觉之早,庶望其生。

少阴误治而变诸败逆证,诚为费手。先生之论,专属形藏,故尚温补,仲景之论,惟言气化,故主承制。然沦中用温者多,下者不过数条而已,况标本气化,今古难明,非神于仲景之法者不能,倘于急下证而误温,杀人反掌,急温证而误下,冤沉海底。

嗟!嗟!医之为道诚难矣。)

伤风伤寒

脉浮为风,脉紧为寒,仲景分为两涂,故有麻黄、桂枝之一说,此误也。

然伤寒乃太阳本气受伤,不可大汗,但服姜附汤自愈,不必穿凿他求,以为精也。

(浮风紧寒,古人通论,解肌发表,定法难磨,仲景不可訾?也。

至若紧而劲急,或微,或沉,神志稍失其常,形气不能振作,则先生之法,断不可缓。

伤风轻浅之证,初起咽疼喉痛,鼻中火出,此风邪外伤毛腠,抑遏阳气,故现此耳。

医者不明,误用寒凉,驯致重大。)

?zia、<动>衡量;计量息//耗减损通于不訾。

——《淮南子·原道》//訾功丈而知人数。——《吕氏春秋·知度》。

注:“相也。

”//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诚可立而授之。

——《国语·齐语》...b、<名>通“赀”。

钱财//家訾累数巨万矣。

——《史记》//以訾为骑郎。

——《史记·张释之传》//以訾助边。

——《盐铁论·击之》<名>疾病//岁凶,庸人訾厉,多死丧。

——《管子·入国》...

挟食冷物

脉沉为胃气寒,紧为冷气盛,滑则食不消。

其证头痛、发热、呕吐、心下病,时或腹痛,服丁香丸、来复丹;若冷物不消,荜澄茄散,胃虚者,平胃散、理中丸。

中湿三四月间,人感潮湿之气,名曰湿病,或六七月,大雨时行,恣饮冰水冷物,亦名中湿,则令人寒热自汗。

阳则脉紧,肢节痛,足指温,服术附汤;阴则脉沉而紧,肢节不痛,身凉自利,足指冷,服姜附汤。

不可发汗,汗则必发烦躁,虚汗不止,或发黄肿。

若服凉药,则泄泻而死。

(先生于此证虽分阴阳,而用附子则一,今人于六七月之交,不辨是寒、是湿,或阴、或阳,动辄云暑,专用寒凉,及至发肿泻泄,而犹云暑毒未清,又行攻下,不至医杀不止,实可痛心。)

阴毒

或肾虚人,或房事后,或胃发冷气,即腹痛烦躁,甚者囊缩,昏闷而死。

急灸关元一百壮,内服姜附汤、保元丹可救一二。若迟则气脱,虽灸亦无益矣。

(审证的确,即当速救,不可因循,致归绝路。)

老人伤寒

切忌发汗及吐下,盖元气盛,则邪不能为害,传遍经络自愈。仲景不敢补,反攻邪气,致正气受伤,误人多矣。

凡遇此证,只用姜附汤多服,自然解散。

(元虚而受攻伤正,何必老人,仲景医之圣者,宁不知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