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见谢举回答得体,对自己所问的有关泰安的军政问题如数家珍,对答如流,他甚是高兴。
杨广问道:“谢爱卿……如今,泰安县共有多少人口?
多少驻军?
可用耕地多少?人均收入如何?”
谢举恭恭敬敬答道:“启禀陛下,泰安县共计十万三千二百九十七户,共计人口38万,县内驻军两万,人均耕地粮田三亩,山地六亩,至于每人年获利约十两纹银。”
杨广点了点头。
不错。
谢举早有贤声,果然所传非假,杨广认为,此人是个可用之材,以后,要列为重点提拔的对象。
关键。
谢举还属于他的嫡系,比起他还没有上台时候就在任的那些官员来说,谢举是他亲自考察并签发了任命状的,只说这一点,就足以让杨广对他一百个放心。
杨广口头勉励了一下谢举,让他好好干,说了一番爱卿年轻有为,寡人甚是欣慰的客套话。
谢举郑重地谢恩。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从一个穷书生,是如何爬到一县之尊的位子上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
若没有陛下的广开才路,在大隋朝破天荒的实行科举,那么,又怎会有他谢举的今天?
他对杨广的忠之,无以言表,如果换句现代的通俗语言来说,那就是,为了陛下,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所以。
谢举自担任泰安知县以来,真正是清正廉明,官清如水,将泰安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富足,无讼无狱。
因为泰安法治太好,监牢里面的狱卒没有什么油水可捞,所以,他们不得不出来搞些兼职创收,有的做些小买卖,有的,则自找门路,一时之间,反倒成了一种美谈。
杨广自然知道这些,他的心中,其实是非常高兴的。
……
……
毫无疑问,又过了十数日之后,农历九月十二,黄道吉日,宜出行祭祀,拜天,这一天,杨广在文武官员的陪同下前往泰山了。
半路上
当整个前往泰山的队伍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忽然,天色转变,起风了……
呼啦啦的大风吹得树动枝摇,天昏地暗,并将杨广头顶那只九曲黄罗伞也“咔嚓”一声吹为两截。
杨广不由自主停了下来,他看着被大风吹得踉踉跄跄,花容失色的后宫嫔妃,再看看勉强硬撑着陪同自己的那些官员,半天才道:“寡人才欲去泰山封禅,伞柄却被大风吹断,是何兆也?”
旁边。
礼部尚书杨玄感赶紧满脸堆笑道:“想必是天气感念陛下一片赤诚之心,以风和之,以风乐之,而伞柄折断,也是取辞旧迎新,新颜换旧面之兆也。”
钦天监的几个官儿,原本已被这变故吓得脸色煞白,此时见杨玄感打圆场,忙顺梯子爬墙道:“正日,所谓吉日吉时,风吹金伞,正是改弦易辙,主新朝新政之兆也。”
杨广微微一笑。
他明知道杨玄感与钦天监这些人胡说八道,却又不好拆穿他们,有时,看破不说破,也是一种美德。
于是。
杨广令队伍稍作休息,避过风后,继续前行。
大风刮了一个时辰,才渐渐停下,于是,队伍继续开拔,杨广嘱咐萧皇后留神照顾诸位嫔妃,萧皇后连声应了,自去找嫔妃们告知圣意不提。
待队伍走了几日,到达泰山脚下时,刚好是九月十六,杨广站在泰山脚下,抬头向上看去。
这……
泰山真名不虚传。
杨广抬头望去,只见,雄伟山峰,巍然屹立,直入云霄,隐隐约约可见山顶之南天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