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末的京师,寒意愈发逼人,纵然是兢兢业业,勤勉当值的宫人也是罕见的偷起了懒,偌大的紫禁城显得有空旷。
巳时刚过,结束了今日早朝的大明天子朱由校在一众内侍的簇拥下自皇极殿而出,步履匆匆的朝着自己的乾清宫而去,脸上的表情很是耐人寻味。
与瞧上去有些闷闷不乐的天子不同,稍微落后半个身位的司礼监秉笔则是一脸喜色,本就不大的眼睛,甚至已然眯了起来。
自从进了十月之后,这好消息便是接连而至,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请降,引得朝野坊间议论纷纷,就连平日里对天子"穷兵黩武"颇有意见的御史言官们也是称颂不止。
许是为了迎合"四夷宾服"的盛世,更有不少御史言官提议重修在万历年间毁坏的三大殿,气氛很是祥和。
不过此建议才刚刚提出,便被户部的一众官员们义正言辞的拒绝了,眼下朝廷正值革故鼎新之际,财政并不富裕,哪里有多余的钱财去修那华而不实的三大殿?
除此之外,约莫七天之前,有一群衣衫褴褛,瞧上去好似乞丐一般的僧人突然行至京师。
细问之下,这群人竟是来自帝国最西边的"乌斯藏",乃是奉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却吉坚赞之命,前来朝贡大明天子。
作为大明天子,朱由校清楚的知晓,或许乌斯藏及青海地区曾在明初的时候接受中枢管辖,但经过两百余年的传承,大明对于这两个地区所谓的统治,已然是有名无实,甚至就连所谓的"朝贡"也已然中断了十余年之久。
总而言之,这群来自乌斯藏的"番僧"的到来令得本就欢腾的京师愈发热闹,就连一向"高冷"的宗室藩王也是纷纷上书贺礼,甚至一些与朱由校关系颇为密切的亲王,诸如山东的鲁王,河南的福王,周王,山西的代王等人更是主动上书,请求入京面圣,共同见证"四夷宾服"的盛世。
"陛下圣躬金安。"
紫禁城中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遑论是乌斯藏朝拜大明天子这等普天同庆的要事,故而宫中的宫娥内侍早已提前等候在朱由校的必经之路,喜气洋洋的冲着步履匆匆的躬身见礼。
依稀记得,中宫皇后张嫣被太医确认怀有身孕之后,一向高冷的天子便是赐下了不少赏赐,相信这一次也不例外。
"安。"
正如这些宫娥内侍心中所猜测的一样,纵然天子面上表情不显,但听得周遭次第响起的问安声,步履匆匆的朱由校仍是身形一滞,给予了回应。
也因为此等缘故,本来不算远的路程,朱由校却是比平常多用了一炷香的功夫,方才回到了自己的乾清宫暖阁。
...
...
才刚刚回到乾清宫暖阁,朱由校便在司礼监秉笔的伺候下,迫不及待的脱去了身上有些厚重的朝服,转而换上了更为舒适的常服。
如若不是"乌斯藏"时隔多年再度入京朝拜大明天子,他真的愿意穿上这厚重的朝服,犹如一个提线木偶一般待在皇极殿中,听些毫无意义的恭维声。
"大伴,礼部可是确定过了,的确是四世班禅派来的人?"
虽然那些自乌斯藏而来的番僧已然在京中居住了几日,并且的确携带有象征着身份的信物,但朱由校仍是有些不敢相信。
毕竟除了永乐朝之外,大明曾短暂的"控制"过乌斯藏之外,余下的时间里乌斯藏始终保持着高度自治,甚至就连表面上的"控制"也在嘉靖年间名存实亡。
国朝初年,太祖朱元璋在元朝的基础上,建立了乌斯藏都指挥使司、朵甘都指挥使司,凭借"互市"及设立指挥司,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等手段维持对乌斯藏地区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