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故楚忆歌> 第一卷 寻觅千年 第六十二章 百家争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寻觅千年 第六十二章 百家争鸣(1 / 2)

历史上孟子在齐国好像并未得到齐王的重视,孟子与稷下先生淳于髡颇不相得,受其讥讽。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辩论,(《孟子.离娄上》)又被齐人议论。孟子说“我无官守,我无言责,责吾之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孟子,公孙丑下》)。

由以上可见孟子第一次游齐的初期,在稷下学宫未能获得重要地位,在齐国并不得志。有此也反映了在稷下之学这个时期并不是一儒学为主。但是这学馆也不排斥儒家学说。孟子在稷下仍有容身之地,只不过他享受的待遇一般罢了。

想到这些昭碧霞恨不得一天之内飞带那边(今山东临淄)。

齐威王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国君,他以“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精神,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变法改革。他从考核官吏,赏罚分明,树立清廉的风气入手,烹了阿大夫,封赏了即墨大夫,并“谨修法律”,实行法治。

他还广开言路,奖励批评,从而揭露弊政,以便于改革;重视人才,选贤任能;加强边防,积极奋战。齐威王不以珠玉为宝,而以人才为宝。这也是他成立学宫的重要原因。

稷下学宫建于齐桓公,复兴于齐威王齐宣王,历经一百五十多年。

在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稷下学宫始终作为思想文化的中心影响遍及列国。

在齐国很多重要官员都出自学宫,戍守边防的田忌、檀子、黔夫等都能独当一面。而且用人不受宗室血缘关系的限制,往往破格提拔。邹忌出身为布衣之士,孙膑是从魏国逃来的“刑余之人”,淳于髡本是髡钳家奴,为赘婿,都被委以重任,位在上大夫之列。

同时,稷下先生及其各派学者利用齐国提供的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潜心研讨,互相争鸣,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了各自学派的学说.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大融合。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不同学派的著作,有些著作在稷下得以丰富补充。

在百家争鸣中,不仅充分的展示了各自的理论优势,而且使学者们也认识到各自的理论弱点,促使他们不断吸收新的思想,然后不断地去完善,修正,发展自己的学说。

争论的同时促进了不同学术见解的思想渗透和融合。百家争鸣创造了优越的政治环境。故稷下学宫如果在现代社会具有社科院的性质。

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昭碧霞跟着商队的人流去到了齐国的都城。马上就能看到这闻名古今中外的大学馆,怎么能不然让激动呢?

站在城门口,缓缓的叩开了这座两千多年前的学府大门。

这算是在屈原出使齐国之前有幸比他早一步目睹了稷下百家争鸣的盛况。

经过向路人的打听,才得知学宫在城西门侧,靠近护城河左右皆设有大型讲室,齐王王为来自列国的名士所设。(《稷下赋》齐王乐五帝之风,嘉三王之茂,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于是筑钜馆,临康衢,盛处士之游,壮学者之居,美矣哉!)

远看稷下学宫,高门外隐约望见里面葱茏一片。学宫横跨面积辽阔,屋舍长檐,错落有序。几只飞鸟从护城河飞跃,进入学宫。忽见几人从学宫内走出。各个服饰儒雅别致,复杂的配饰悬于衣摆间随风飘动,环佩琳琅悦耳。头戴流苏发冠。

学宫内学子雅士,净冠素履,端居危坐,规行矩止。相聚一室奋一人拈须而论,一人拂袖高谈,下论孔墨,上述羲炎。树同拔异,辨是分非,荣誉樵株,为之蓊蔚,訾毁美,化为瑕疵。他们求同存异,谈论间也不会去扼杀反对他人观点,总之是有所保留。

学宫历届领导,亦不是官方任命,乃由群众公推,任期也不固定。不治而议,资治论衡;议执政之善否,作书讥讽;言治乱之正邪,以干世翁;陈述利害,发挥作用。人才济济,各有专攻;上说下教,纵横驰骋;讲学辩难,百家争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