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下面的学生安静下来后,李凡首先用投影仪把古剑的照片打到屏幕上,然后接着说道,“这把剑的制式显然是中原的,可是这剑的剑柄却不是,在古代,为了在挥舞时保持平衡,剑柄除了是握把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配重,如果剑身很重,剑柄很轻,使用者的手腕是受不了的,因此,在古代,上好的宝剑是很讲究的,有的是把剑把做的长一些,这在明清以后的兵器中是常见的,一来可以双手握把,二来就是配重。在更早时期的剑把往往是使用比较重的铜和实木做握把,尤其是到了汉代后,剑往往是作为身份的一种象征性配饰,剑鞘和剑把都做的很精美,到了隋唐时代,在剑柄上镶嵌宝石和用金银装饰就很普遍了。”
说到这里,有同学递了一个纸条上去,李凡低头一看,上面写着,“在剑柄上镶嵌宝石和金银装饰好像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了,不是出现在隋唐。”
“谢谢这位同学的质疑,你学习上很仔细,也很严谨,不过我还是要解释一下。”李凡举着那张纸条继续说道,“我可没说镶嵌宝石金银是在隋唐出现的,我说的是到了隋唐时候这种装饰就很普遍了,这里就有个值得大家留心的问题。”
说到这里,李凡在旁边讲桌上的笔记本电脑上点了几下,调出了一些资料,同时打在了屏幕上,“大家要注意,在隋唐以前,关于宝石、美玉以及宝剑的佩戴是有着严格规定的,不是士大夫和贵族级别的,你就是有再好的想法,也是不可以配饰的。大家都还记得楚汉相争里的大将韩信吧?都听说过他曾经忍耐胯下之辱,可是有几个人还记得他在穷困潦倒的时候还有佩剑,还有随身挂着的美玉呢?为什么?因为他是战国韩襄王的嫡孙,是贵族,再穷,也要虎死不倒威嘛。”
“呵呵呵……”下面的学生一阵窃笑,李凡在台上也裂开嘴巴笑了笑。
“从隋唐开始,美玉、宝石就逐步的从神坛上被老百姓拉了下来,普通的布衣也可以佩戴了,只不过还不是公开的,还得悄悄的,这个时候的精美瓷器还是贵族专用的,所以,我们发现的古瓷器非常少,甚至著名的秘色瓷直到法门寺地宫开启后才被证实是存在的,而瓷器走下神坛是在宋朝,当然,也是有级别的,比如说官窑的东西就不可以流入民间,民窑的瓷器从品相和质量上无法与官窑相比……哦,说的有些离题了,好,咱们再回到前面的话题上。”
说着李凡把那张纸条压在了讲桌上的茶水杯子下,那意思太明显了,下面有几个学生也理解了,对一个学生伸出了小手指,意思是“你那纸条让老师走题了。”
“这把宝剑我在前面说了,是个综合体,剑身部分是中原的制式,可是剑柄部分却不是,而是典型的西域游牧部落风格,更重要的是,上面向前的红蓝宝石是产自于西域的天竺,握把部分是用上好的紫檀木雕琢后装上去的,可以说,这把剑先后经历了好几个人的手,不能单独说是谁谁谁的。”说到这里,李凡很无奈的摇摇头,随即把整个剑身的三维立体图放了出来,效果很是逼真。
“令我们遗憾的是,这柄宝剑的剑身上没有铭文,按照古代造剑的习惯,每一柄剑身上都会刻下宝剑的名称,这与瓷器和其它工艺品不一样,在宝剑上是不会留下制作者的名号的……这次不用你们递纸条了,我知道会有学生提出,古代名剑干将、莫邪不是人名吗?其实,那还真不是,是后人按照古代典籍上记录的文字而推断的,就好像,我们许多人不知道楚国的姓氏一样,楚国国姓有几个知道的?哪位同学不妨做个引导站出来回答一下?我也好喝口水。”
李凡这简直就是插科打诨的磨时间了,可这话题却是让学生有兴趣,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楚国的国姓是姓项吧,楚霸王不是叫项羽吗?”
其他同学鸦雀无声,就是一些学历史系的也都忽略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是历史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