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拍卖会上的物品也是随着国力的增强而发生着变化,一百多年前,欧洲几大拍卖公司组织的历次拍卖会上,鲜有华夏的东西,即便是有,也都是作为配角存在,甚至一文不值二文的就卖掉了。随着华夏国力的变化,华夏历史上的文物和古董出现在国际拍卖会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价格也是越来越高。
华夏在近代,有着百年的耻辱,被西方列强掠夺去的各种文物和好东西不胜凡几,根本就统计不出准确的数字来,甚至连个大概齐都做不到。这次,送拍的那个马首就是毫无记载的,严格说,那个铜器应该叫马头而不是马首,如果硬要分类,那也是划分不到青铜器那一栏的,因为,那马头不是青铜铸造的,而是黄铜铸造的。黄铜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比较晚,可却被人类认为是最常见的铜器。
早期的铜器之所以叫着青铜器,是与当时的冶炼技术有关的。现在的一些教科书上解释青铜的时候,是说“在纯铜里加入锡和铅而生成的铜合金”,这个定义在介绍知识上是正确的,但却不是解释青铜器最早产生的原因。
在自然界里,铜矿的种类很多,含铜的矿物质就有280多种,甚至还有少数的“自然铜”,这也是少数天然金属之一,我们现在常用的各种金属,绝大部分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石中,要经过冶炼才能还原成金属,只有少数的金属可以自然的形式存在,比如黄金、汞。铜虽然也有,但是极其稀少。
当人类进入智人时代以后,开始大量的制造工具,同时,也对大自然做了诸多的探索,尤其是火的使用,使最原始的青铜金属得以出现,根本的原因就是混合铜、锡、铅的矿石在800多度就融化了,而冷却后却很坚硬,由此才产生了青铜器。要知道,纯铜的融化温度可是需要1200°以上,在远古时期,仅仅使用木材是很难达到这个温度的。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排除在青铜器后期,人类会主动的将其他金属化合物添加到纯铜里,也正是这个探索,才发现了铁的存在,最后发展到了铁器时代,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铁器出现后,铜的使用率就大大的降低了,在华夏古代,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青铜是作为铸币原料来使用的,直到唐代以后,加工工艺大幅度提高,合金铜的种类也多了起来,介乎于青铜和黄铜之间的铜器也出现了,甚至精美的黄铜也在稍后的年代里出现了。最早冒充黄金的就是黄铜,直到明嘉靖年间,官方才规定了黄铜的属性和纯铜与金属锌的比例,从此以后,黄铜才占了主流。这里啰嗦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说明那个马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说是圆明园里的东西。
在郎世宁之前,第一个到华夏来“传教”的是利玛窦,而在京城里活跃的传教士却是汤若望。汤若望是德国人,原名亚当•沙尔,其实,在他出生的时候还没有德国,后世是根据他出生于科隆这个记载才说他是德国人。在汤若望出生的年代,正好在欧洲发生了二件大事,第一件是“宗教改革”,也就是在汤若望离开欧洲后,新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德国也是第一批新教国家之一,而汤若望却是天主教士。第二件大事就是大航海时代来临,对地球和欧洲以外地区的殖民和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欧洲白人对于荒蛮的地区是殖民,可面对比欧洲还要鼎盛的华夏,就只能派出传教士来“发现和探索”了。
汤若望、郎世宁等人到达华夏的时候,欧洲其实正在从荒蛮向近代过度,其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社会生产力和工业生产技术远不如远东的华夏,正是通过向东方派出大量的“传教士”,从华夏学去了大量的工业生产技术,火药、造纸术、陶瓷生产、活字印刷、造船、冶炼金属等等基础工业先后传入欧洲,百年后,也就是1750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又过了一百年,欧洲人就组团来欺负华夏。
圆明园的修建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