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谢安和王坦之在从中作梗?”说话人是桓温最小的胞弟,江州刺史桓冲。坐在旁边的世子桓熙转头看向他。
马上要到岁末了,各州刺史回建康述职。今年皇帝病重,他们前日匆匆入宫面圣后,就到姑孰向桓温汇报。他们同时是桓温嫡亲,也就留在了姑孰过节。算上没回来的荆州刺史桓豁和豫州刺史桓伊,这五个桓姓人,掌控着晋国最富庶的五州。
桓豁是桓温三弟,已坐镇荆州七年,荆州路远,他还在回来的路上。桓伊则因为前段时日耽搁了一些政务,来信说需推迟两天回建康。
诏书送到时,桓温正跟胞弟和长子商议如何应对这次皇帝重病,郗超作为桓氏谋主自然不能缺席。没想到,皇帝竟在昨夜驾崩。
郗超垂眸缓缓道:“是超的疏忽,教他们先动了遗诏。”
桓熙不屑一哼,“王坦之那个老酸儒,自恃清高,以前就明里暗里看不惯咱们,迟早除了他。”
“王坦之,老夫不奇怪……可谢安……”桓温闭眸,回想着过去一幕幕,“他从未露出半点异状……”
郗超摇头,“谢安随侍御前,确实未曾反对过桓公,但也从来没为桓公助过力。”
“他很会明哲保身。”桓冲眯眼。
郗超说得意味深长,“他站在风暴中央,却从不沾湿衣裳。谢安此人,老谋深算。我们百般筹谋,到头却被他和王坦之把持了朝堂。不出意外,他们马上会对桓氏动手。我们已失先机,决不可再被他们牵着走。”
桓温眼中漫过凉意。
郗超又补充,“上次先帝从京口回来告世子的状。我查过,先帝口中那名百姓来自何处,怎么都查不到。先帝在京口每天跟谢家人在一处,此事却查不到跟谢氏的关系,反倒让我生疑。”
“父亲!我同意!”桓熙随即接话。
郗超一字一字强调,“所以,谢安和王坦之,都不能留。”
桓冲环视一圈,思忖着说道:“王谢乃士族之首,不像那些世家。要动他们,反对声浪只怕会比上次庾氏灭族还要大。何况如今他们在小皇帝身边,上次废帝师出有名,这次皇帝还是个小娃娃,兄长若带兵逼宫……岂非要背上篡逆之名?”
屋里一片沉默。
片刻后,郗超轻声道:“我有个法子。”他走上前细细说罢,桓熙眼中一亮,满怀期盼地看向父亲。桓冲眼中闪过犹疑。桓温没有做声。
郗超在心底叹了口气。
桓公啊桓公,做事总不愿涉险一搏。上次北伐在枋头渡,要听自己建议直接偷袭邺城,北伐结局或许就完全不同。
桓公明明想谋求帝位,清除异己从未手软,却迟迟不愿背上篡逆之名,寄希望于皇帝主动禅让。前次废帝,得知桓公竟在关键时刻改变主意,郗超昂天一叹。这次,桓公听说皇帝许诺禅位,便回姑孰一边养病一边等。现下看到遗诏,虽然面色未改,心里肯定大失所望。
自古成王败寇,成功便一步登天,失败便万劫不复。最后一步至关重要,也需要无比的魄力。瞻前顾后,难以成事。不过,就算桓公如此,也比司马家那群窝囊废物好多了。
罢了。
郗超往前一步,掷地有声,“桓公若想得偿所愿,就必须清除一切障碍。再蹉跎下去,只怕等来一场空。”
桓温陷入沉思。
沉静半晌,座上传来长叹,桓温忽然嗤笑,“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就遗臭万年。”
众人望向桓温,一时不知如何接话。
郗超眼中一亮。
“嘉宾,就依你之计。”桓温大手一挥,“行了,你们先去休息。”
郗超恭敬一礼,退到门口,却听桓温出言道:“阿冲,你留下,我有话对你说。”
走到一半的桓冲和桓熙同时一愣,桓冲重新坐下。桓熙放慢步伐,然而走到门口,父亲仍没留下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