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玄幻魔法>诸天谣> 三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笑(1 / 5)

一百六十八章了,168个日夜。

没有一日几更,也没有连更。你们一直不离不弃,令我感动。

下面更新的速度会加快,否则《诸天谣》真会成为你我一生的事业,哈哈哈……

但是,依然不会为了数量牺牲质量。

好书应当圆融合理,线索勾连,细节呼应,仿佛天成。

偶然在朋友的手机上发现无线有非常多评论,自己手机却见不到,想笑;一位哥们专门跑来捧场,却稀里糊涂不知道跑去了哪个网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弄完后告诉我,我反正是没有见着,想笑;一些很可爱的书友一直在《**》订阅,我后来才发现那也是正版,想笑;最近抽时间专门去翻阅了几本神作,差一点笑掉大牙……

所以,能够看到这段文字的朋友,我希望:

慢慢地读。

或许你回头看第二遍时,感悟会有所不同。阅读是为了愉悦,不是为了完成一口气看完的任务。一本好书除了情节以外,还应该带给人诸多启示与审美。假如一目十行,就成了牛嚼牡丹,真还不如去啃草。

看看前言。

在正文之前有多篇作品相关,有些是我个人的感怀或者回答问题,有些是书友们的精华书评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看一看。管中窥豹,你会发现在简短的文字里,原来隐藏了如此庞大的信息。

订阅正版。

希望能够见到你们的评论,听到你们的声音。

下面这篇文章是网友讷讷与韭菜合写,对《诸天谣》某个章节的解析,感谢她们。

只是很可惜,纵然我挂在了这里,绝大部分人还是见不到的。

……

《秦始皇说了什么》

——————————

在《诸天谣》第四十二章《无定海》里面,信使变身成为秦始皇,一个人呆在《光明世界》的一个湖边上练大字,说了这样一段话:

“李斯发明的篆书还真复杂呀,中规中矩,笔划繁多,每一个字都是一副画。车同轨、书同文,小篆开始脱离象形,省略了不少笔画,中规中矩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竹简这么短窄,狂草肯定不行,修饰文字只能省略,大量的留白让你去猜。所以华夏古文化趋向于感性的想象而非理性的逻辑,同这书写工具、书写方式脱不了干系,呵呵。

“李斯这厮尽管聪明,却被恐惧压伏被利益诱惑,勾结赵高篡改朕的旨意,导致大秦二世而终,直到被腰斩之前才晓得牵黄犬逐狡兔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早干嘛去了?不过,朕非但灭了六国,也扼杀了自由之精神。原本诸子意气风发,合则留不合则去,待朕一统后都没了出路,逐渐沦落为奴才。导致千年后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朕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第一段是说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影响了蚊子,蚊子又影响了思维,思维又影响了文化。

徐无闻老师提出的“小篆源起战国”,很有道理。李斯再牛逼,这文字也不能说造就造。每种字体发展中就带有简单化、逻辑化的趋向,演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在李斯整订小篆前,在战国时期小篆的雏形就已出现并在部分地区使用。

所以李斯只能说是个规范小篆的人,“秦篆”也不一定真的起源于大秦帝国。汉字脱离象形应该奠基于大篆,到小篆的时候非常成熟,而大篆基本已经奠定了后来中国方块字的雏形。许慎的《说文解字.卷一》和流沙河先生的《白象解字》,在手稿本的旁边都附有字体演变,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虽然文字需要长期演变形成,没有人能够凭空创造。但是一般约定俗成,会把发明的帽子戴在第一个规范并且发扬的人身上。就像宋体字是秦桧发明的,可在秦桧之前肯定出现过差不多的写法。所以后世纷纷扬扬,把“小篆第一人”的帽子戴到了李斯身上。宋体字漂亮规范,一直沿用到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