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文武百官议论纷纷之际,在后世有着大唐军神美名的李靖看了李文武一眼,小声问道:“这几条新政都是殿下给陛下出的主意吧?”
“李尚书,您怎么这么说?这几条利在千秋的新政自然是只有父皇那样雄才伟略的明君才能想出来的。本王只不过出了出主意,帮忙完善了一下而已。”
事实上李文武说的也没有什么问题,想要削弱世家门阀和平衡文武百官之间的势力,这是李世民一直都努力想要做到的。
只不过在历史上李世民所使用的手段更加温和,相对应的见效也最慢。
而这一次有了李文武在里面搅和,从一开始李世民就和世家门阀站在了对立面上,而且是已经撕破脸皮,不死不休。
要么世家门阀们被打落云端,失去从东汉末年以来就一直把持着的大权;要么就是李世民做一回汉文帝,挥泪斩秦王,以谢天下。
以李世民那种宁折不弯的性子,除非万不得已自然不会选择第二条路,而且这次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相助,与世家门阀的对抗已经是大占上风,他自然没有退缩的道理。
听了李文武的话,李靖沉思了一下:“殿下,臣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既然李尚书觉得为难,那还是不要说了。本王虽然年少,可也有着父皇和母后教导。”
李靖差点被咽个半死,过了好半天才缓过劲来:“殿下,这句话臣还是不得不说。吃亏是福,莫要自误啊!”
“既然如此,那本王就祝李尚书福如东海。至于自误,这个本王不是很能理解。我李文武食的是大唐的俸禄,做的是大唐的秦王,那为什么要为那些世家门阀考虑?”
“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那就不是脑子的问题,而是屁股坐哪边的问题。李尚书对此应该深有体会,望三思!”
“两不得罪有时候恰恰就是两边都得罪了!”
李靖做为最早追随李世民的几人之一,却在数次站队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页)
立场摇摆,早就被人所诟病,程咬金等人一直都瞧不起他。
这时候听了李文武的话,对李靖一直以来的处世哲学有了很大的震动。
难道,以前老夫所做的事情都做错了吗?
李靖在那里患得患失,冥思苦想,而在朝堂上的斗争已经陷入了白热化。
按理说李世民既然已经颁下明旨,而且已经通过了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的审核,应该就已经成为了大唐所有子民理应遵循的规定,可那些世家子弟们为了家族的利益,对此以理据争,希望能找出新政的不足之处,逼迫李世民让步。
“陛下,科举制度是遵循古例而设,不宜轻改。”
这是保守派的。
“陛下,敢问设立这翰林院可有什么必然的理由?不然和礼部职权重叠,根本就是一根鸡肋,食之无味啊!”
这是寻找漏洞的。
“陛下,科举制度事关天下士子,轻易改变容易引起恐慌啊。”
这是来威胁的。
“陛下,何不如令天下州郡刺史上书,陈明利弊,再做定夺呢?”
这是以退为进的,因为地方势力世家门阀还是非常强大的,如果真的这样做,那一定会遭到各地地方官的反对。
而支持这几条新政的自然是李世民的心腹,比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李世民事先已经与他们通过气,得到了这些重臣的支持,所以也才能有着如此的底气。
一时之间,显德殿几乎变成了乱哄哄的菜市场一般。
对此,李世民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耐烦的神色来,因为他知道现在下场的都是一些杂鱼而已,真正的掌握大权的敌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