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了下午大朝会继续进行,可还没等崔仁师出班,李世民就宣布了几件震惊朝野的大事。
首先,就是改革科举制度。
李世民宣布,在经过县试、乡试以及京都的春试后,要再加上一个殿试。
就是把选出来的贡士再召集起来,由皇帝亲自出题。
殿试取一甲三人,分为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三人可直入即将设立的翰林院任从六品的编修;
二甲进士进行一次馆选,前十名可入翰林院任检讨等七品官职。
至于三甲进士,则分配到各部以及地方担任官员。
第二,设立翰林院,直属于礼部之下,但是幕僚处负责日常管理。选新晋进士充入翰林院,作为他们观政之所。
翰林院的职责就是为起草机密诏制,平时也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
第三,从今往后,只有翰林才能入幕僚处以及中书、门下、尚书三省。
这几条规矩一处,登时把文武百官震的晕乎乎的。
也不怪他们承受不住,实在是这几条新政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
第一条新政,加了殿试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打算把门阀的人都拉拢到自己的麾下。
皇帝作为出题人,又亲自负责阅卷,决定排名,这对于那些进士来说就等于是恩师一般的存在。
现在可不是“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也不是被老婆气的离家出走,只能砍竹子出气的前隋。
皇帝门生这个称呼说出去的话,那简直不要太威风,比给某个门阀当棋子简直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至于第二条新政,设立翰林院,选新科进士入翰林院担任各种官职。
这看起来不过是一个没什么大用的机构,和三省的职权有着很大的重叠,可翰林们的职责就注定了他们不会被人小看。
修书撰史这是名留青史的大好机会,无数人打破了头都想挤进去的,对于个人仕途以及清望有着无与伦比的帮助;
(本章未完,请翻页)
起草诏书之类的不必说,傻子都知道重要性;
为皇室成员侍读,陪着皇子们一起读书写字,那未来自然会被当做心腹来看待;
担任科举考官,这是从世家门阀嘴里夺食,简直就是挖他们的根!
至于第三条新政,则是再次把新式科举的地位无限拔高——想当宰相吗?
来科举吧,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
什么,你通不过科举?
你是门阀子弟,只能靠举荐?
煞货,打杂去吧!
不想当宰相的官不是好官,宰执天下是每个当官的人毕生的梦想,现在如果想要做到这一条,那就只能先去当翰林了。
至于怎么当翰林,很简单,通过科举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的话,就几乎把门阀们掌握了数百年的上升通道给夺了回来,牢牢的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崔仁师等朝廷中的世家子弟被这三条新政给震蒙了,一时之间居然都不知道是该为远亲清河崔氏出头,还是为了自己几家的未来做打算。
这一下子,就把原本牢固的门阀联盟给打破,让他们的力量不能集中起来。
咬了咬牙,崔仁师出班奏道:“陛下,这三条新政实在是太过激进,恐引起天下士子的不满啊。”
“哦?是天下士子的不满,还是你们崔家的不满?”
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崔仁师一看果然是那个杀千刀的秦王李文武。
“秦王殿下,您这是什么意思?臣为殿中侍御史,自然有着查遗补漏之责,难道殿下要堵塞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