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调令?
周老帝师略作沉吟后说道:“老臣以为,只要朝廷的招医榜单一公布,他们四家定会应榜而来。”
将军闻战赴边,医者逢疫必至,文人遇考奔赴,这是人之常态。
且自愿奔赴而来的医者,才会不惧苦累,不畏艰险。
“嗯。”皇上认可周老帝师的看法,又道:“老师,父皇当年……”
周老帝师叹了一声,摇摇头什么也没说。
他能说什么?说先帝做得对,就该舍一隅而保全局?
可那是上万条人命啊,这份决断何其沉重!
先帝早逝,追根究底原因有三。一是被美色掏空了身体,二是被丹毒损了根基,最后就是那南城丧身火海的上万条命,沉重的吞掉了他最后的命数。
“陛下,前人功过虽由后人书写,可一时一个变化,此一时彼一时,只能用以借鉴而不能相提并论。
就如三十多年前那场南城大火,困在南城中的人自是怨天恨地咒骂不休,可此外的万万人却得以避过疫祸。
先帝当年所为,是非对错很难界定。毕竟当时并没有抵抗疫症的良药,焚城也只是迫不得以的下下策。”
舍万民而护万万民,虽然南城惨烈,对上位者而言却也难以论对错。
“朕懂了。老师放心,不到最后关头,朕决不放弃任何一人。”皇上眸光湛湛的说道。
周老帝师躬身而礼,为宜城百姓庆幸,也为宣国得此君王庆幸。
数日后,周长柏一行人顺利抵达宜城,赠粮施粥赈济灾民。
赈灾之余,他去看了一眼宜河堤,回来就怒斥宜城知府。
“朝廷拨下来那么多修堤的银子,你为何不加固堤坝?那么溃烂不堪的堤坝你瞧不见吗?还是说你把银子用去了别处?”
周长柏这话还算是口下留了德,没有直接骂宜城知府将银子贪进了自己口袋。
宜城知府很懵,朝廷有拨修堤的银子?他怎么不知道?他原还想着抽个时间带钦使去瞧一眼河堤,请他回京后代为陈情,拨点银子固堤……
“大人何出此言?两年来,下官数次奏报朝廷,宜河堤烂,若不修固堤坝,恐遭水患。可下官的折子每次都是一去无音讯。
莫说是拨下来修堤的银子,就是连个回讯下官都不曾等到。
大人看见的这河堤,还是下官向乡民筹款,才将那四漏的河堤堪堪堵上。否则,便不是淹几十村镇了,怕是整个宜城都将深陷水患之中。”
什么?周长柏惊了。
朝廷明明拨了数额巨大的修堤银,宜城这边竟是分文未见?
他知道朝中有人年年吃地方钱粮,可他以为吃拿过后,大头还是会拨付地方使用。却是不曾想到,竟是全都吞了。
难怪,前年相河决堤,去年海河泛滥,今年宜河水患……
原来这水灾不是天灾,而竟是贪官造成的人祸。
可恨!可杀!
可他该杀谁?又能杀谁?
虽然皇上是给了他一道明旨,遇事可先斩后奏。
可贪墨了银子的人在京中啊,怕是还不是进了一人的口袋,毕竟那么多的银子一文没剩。
赈个灾,赈出了一堆贪官?难怪当时满朝文武都没人肯领这差事,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受灾百姓需要安置,垮塌的房屋需要重建,淹没的良田需要疏理,还要防范灾后疫生。嗯,他事多着呢,顾不上别的了。
周长柏打算具折上奏,将堤银被贪一事交由皇上定夺。
便道:“此事本官会具折上奏,眼下除了布粥施粮赈济灾民,还需防范灾后疫生,也要……”
“大人。”宜城知府打断了周长柏,说道:“宜城疫症已起,目前患病的数百人已集中隔开医治,只是宜城缺医少药,而患病之人每天还在增加,若医药不济,恐……”
恐有漫延全城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