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足,他的口感是最合适。苋菜不需要多复杂的烹饪,清炒最能体现它的味道,用一些酱汁味道也是不错的。”
“芋头采摘要在它成熟以后,你要会看它的果实,根据上面裸露处断定它已经好了。挖早了里面还没陈化好,口感太差,成熟太久里面水分会走失,做出来的东西干涩,不软糯。”静尘将一排芋头挨个给沐西看,做菜前先会选菜。
沐西知道,但静尘的经验还是要好好学习的,有很多她还是第一次听说,如,菜会表达,会说话!给菜调味要按它的心性来。喜欢甜味就加糖,喜欢咸味就加盐,喜欢辣味就用辣,喜欢酸味就用酸。
怎么知道它喜欢什么?
“我们的味觉能帮我们选择,清淡爽口的菜需要简单调味,越是浓烈的刺激的越需要重味道。两相对冲都有缓和。”沐西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庵里做菜调味非常简单,用的最多的是盐、酱、酱油、醋,还有少量储备糖稀,除了盐几乎都是她们自己做的。豆类经过发酵就会得到烹饪中最重要的味道——酱。酱仿佛能融入任何味道中。
带有酸甜苦辣味道的菜仿佛都能佐酱吃,酱焖茄子南瓜,酱烧土豆冬瓜,一锅酱汤里可以添加任何蔬菜——
这就是一种融合,一粒黄豆就是那么神奇,不发酵可以成为豆粒、豆芽、豆腐、豆花、豆皮——。
发酵后便是豆豉、豆酱、腐乳、霉豆腐——
沐西跟着这里的师姐从做豆腐做起,从播种做起,从采摘做起——
沐西从过来就是吃素,现在吃习惯了反而不想吃大鱼大肉了。静尘让沐西做的最多的是去野外,从野外找能吃的食物,那就是野菜了,在静尘眼里那些并不算野菜,就是菜。
这个时节马齿苋最多,采回来是凉拌还是用酱清炒都好吃。车前草、扫帚菜、猪毛菜,这些都成了她们进口的东西。慧明师姐说着春天会有蒲菜、莼菜、蒲公英,当然最多的就是竹笋。
诵经、抄经文、野外采菜、回来跟着众位师姐清炒,做馅,凉拌。磨豆腐、挑豆皮、做豆花,这种日子让沐西没了俗世的杂事烦扰,心静了很多,心静看待事物便可以全新的投入,同样的菜真的是味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