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传回来的种种信息,所有的事情就有了结论。
元光十一年初,京师发生的沸沸扬扬的废立太子之事,怕是牵扯到了李忱,再考究李忱的出身就可以判断他的立场,怪不得李忱会被郑介同单独安排押运粮草,先行到达武州,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党争。
这该死的党争,时时充斥在朝堂之上,扰的清净安明的朝堂一片混浊之气。
李忱乃是唐绍故交李信义之子。唐绍,李信义同为永宁传统贵族,关系尚可,早年都是追随圣上刘治南征北战的功臣,后朝廷大局稳定,李信义就被钦点为右威卫大将军驻守京师,护卫皇帝安全。
唐绍则领兵平息小股叛乱,远出河东,待战乱平息后因战功逐步擢升为河东节度使,戍守河东,守卫大楚北部边境。
在永宁,唐氏一族和李氏一族,世代较好,关系和睦,在后辈子孙中更是有多人互为婚配,以巩固两族关系。自唐绍驻守河东以来,回京机会少之又少,与李信义见面机会更是屈指可数。
一方面是因为河东地位重要,距离京师又远,主帅不能长期离开;一方面则是李信义、唐绍两人有意为之,同为领兵大将,一在京师,一在边镇,自古君心难测,二人交往过密,定会被皇帝猜疑,徒增不必要的麻烦和给他人留下结党营私的口实。
唐绍始终想不明白中间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操作,造成了如今的局面。唐绍所知,李忱与当今太子刘宏关系甚好,自幼就经常出入东宫太子府,后李忱年长之后更是在太子卫率府做事,时刻护佑太子左右恩宠无限,在京师就可以寻一合适官职,逍遥自在,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在河东战场前线情形就不一样,身处边关,战事频繁,刀枪无眼,风险不会因为你是京师官家之子就可以安稳躲过。
即使在边关前线,可以上阵杀敌获取战功,但这与在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跟前侍奉,待遇结果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