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是帝国方面支持的俄国南下。在哈布斯堡王朝看来,俄国全力南征,帝国再撤奥斯曼的梯子,可能会导致俄国一家独大,因此只能加大投入,以达到与俄国平分秋色的目的。
波兰对新一轮的战争也是意兴阑珊,其参战规模不大,军队不超过两万,参战的目的仅仅是两个强邻参战,自己也不能落后而已,更大的隐患在于,波兰国王索别斯基的病情恶化,已经无法上战场,除了这位维也纳之战的英雄,波兰国内找不到第二个军事统帅可以控制全军了。
俄国确实投入了几乎全部的力量,但俄国是一个臃肿落后的国家,彼得在帝国境内秘密生活数年,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没有把这些思想转化为国力,甚至其对军队的控制力也是不足,在赵铭道的理解里,与其说这是开疆拓土,不如说是彼得这个雄才大略的家伙利用战争来增加自己作为沙皇的权威。
威尼斯在希腊搞出来的独立风潮确实不小,但是威尼斯与奥地利的关系本就是矛盾重重,而且这个国家很好拉拢收买,对奥斯曼的敌对并不是那么的绝对。
葡萄牙、热那亚进攻马格里布等奥斯曼势力范围的行动是受到帝国控制的,埃及地区的暴乱也处于可控状态。
而奥斯曼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弱小,奥斯曼是第一批接触帝国先进军事思想和技术的国家,在当年维也纳之战后,科普鲁律家族领导下的奥斯曼一直致力于军事改革,尤其是法佐,用军队控制国家是他的主要战略,现在的奥斯曼,禁卫军摇摇欲坠,科普鲁律家族和其控制的奥斯曼陆军才是这个国家的主导力量。
可以说,陆军才是法佐的根本,也因为这个,奥斯曼拥有十万的陆军,这些陆军相对于他的对手堪称精锐。
“在我看来,与其说奥斯曼遭遇危机,不如说法佐的统治受到了威胁。因为外部局势的恶化,内部的潜在敌人已经提出威胁,尤其是科普鲁律家族的内部。法佐迫切的需要帝国支持。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或许就是奥斯曼帝国的财政危机了。”赵铭德认真做出了总结。
听了赵铭德对局势的分析,李君威心里有了准备,于是在晚餐的时候,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条件。
支持法佐的办法很简单,李君威决定以帝国亲王,海外事务全权代表的名义公开访问伊斯坦布尔,如此态度,就足以支持帝国对法佐的认可。维护其对国内的统治,至于奥斯曼遭遇的财政危机,李君威也提出了两个解决办法。
一个就是帝国继续予以支持,只不过奥斯曼方面也很难再拿出什么像样的抵押,所以帝国担保的低利息贷款数目并不能满足其要求。于是李君威顺势提出第二个办法,对威尼斯共和国进行外交游说,让威尼斯与奥斯曼率先停战,让奥斯曼得到威尼斯资本的帮助。
而这一点,出了帝国做出外交努力外,还是得奥斯曼帝国在苏伊士问题上让步。
帝国提出的要求包括,帝国获得苏伊士运河的经营权,拥有运河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双方直接确立股权,防止以后再在这个问题上出招互怼。
第二个要求则是奥斯曼隔离苏伊士运河与埃及,把苏伊士运河和东面的西奈半岛从奥斯曼埃及行省之中分割出来,成立一个单独的苏伊士行省,这样苏伊士运河就向奥斯曼中央政府直接负责,以免埃及总督再搞什么幺蛾子,由此也可以开通苏伊士陆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