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 第 21 章(2 / 5)

地干的活,她也能干,干得比男人快。女人干得活,她还是照干,干得漂漂亮亮。

赵三经常夸她,赵淑萍乐呵呵地笑。她一笑,赵三就觉得不好了,感觉她傻。

赵淑萍不傻,她聪明得很。她知道自己不干活,这个家就没得吃,人就会饿死,所以她往死里干。家里家外的活都干。后来村里有人上集市的时候听街上的人说去大城市打工比种一年地强得多,信的人去了,不信的人留在村里继续种地。

来年除夕,那些外面打工的人回来,走路的脚都是岔着走的,跟河里的螃蟹似的大摇大摆,横气得很,过年吃拜年饭时,桌上不是酒就是烟,大鱼大肉,只见阔气。

那些烟和酒是村里人从没有见过的。

赵淑萍动了心思,问幺爸家的堂哥在外面干什么,堂哥说你干不了。赵淑萍不死心。堂哥说,你要出去干就去织布厂吧,织布厂也招人,你能干。

过完元宵,赵淑萍也出去了,照堂哥说的,去大城市找织布厂。确实招人,招很多人,但按件计费,织多少给多少钱。赵淑萍住在织布厂里,每天起大早去和人抢织布机。

织布机并不多,但厂里人多,谁抢到谁用,等人用完了,下一个人才能用。有时候去晚了,能等到晚上,想挣钱就得熬个通宵。日日夜夜,人的眼睛都快熬瞎了,赚的钱除了交住宿费和伙食费,剩不下几个钱。

这是拿命和时间熬钱,赵淑萍做了不到半年就出来了,去当洗碗工、卖鱼杀鱼、帮人拉工……钱是赚了,但比在村里种地累多了,根本不像那些人说得那么轻松,可让她再回去种田,把那一点点米倒来倒去地省着吃,她还是不愿意。

后来,她找了一家包子店卖包子。早上四点过去剁馅,上蒸屉,五点半开卖。老板是不会让她知道怎么调馅的,每次她剁好肉馅去拿蒸屉和面团时,老板就悄悄调馅,生怕她偷学了去。

她只当不知,反正她身上那点钱也开不了包子店,只要老板给她发钱就行。每天卖剩的馒头,她还能拿回去当晚饭吃。老板不在时,还可以偷偷摸摸吃两个羊肉包子、牛肉包子把自己的早饭赚回来。

有次偷吃恰巧被送煤炭的男人看见,他瞪大眼珠,不可置信地盯着她。

赵淑萍狼吞虎咽吞下,从抽屉里摸出一个肉包子递给他。他摇摇手,赵淑萍感到烦,这个年代也不是人人都能吃上肉,每天早上买肉包子的都是穿戴整齐的人,那些破破烂烂的打工人只能抠抠搜搜买两个素包子。他这个送煤炭的更是吃不上。

男人最后还是接了过去,跟她一样,狼吞虎咽吃掉,吃得腮帮子鼓鼓。赵淑萍突然看他看顺眼了。后面,他每次来送煤炭,赵淑萍都偷两个肉包给他。

然后他来得更勤了,有时候还会给她带吃的,糖啊,绿豆糕啊之类的,不多,一两块。

赵淑萍没吃过那些东西,吃着齁甜,但好吃。

老板问他们是不是在谈恋爱。男人红了脸,赵淑萍也红了脸。

男人和她都是安阳市来的,不同县不同村。后来赵淑萍真嫁给了他。两个人租了个小小的房子,男人继续卖煤炭,大街小巷地送,赵淑萍还是卖包子。

一年后,钱不够用了——两个人租房,吃用都贵,煤炭根本不赚钱,赵淑萍还得贴钱给他去进货,他卖了煤的钱有时候给她,有时候问起就说没钱,要么就说谁谁谁借去了。

这年头大家天南地北地跑,借出去的钱都收不回来。

赵淑萍气极,和他大吵一架。男人摔了碳车说要去干别的,去工地打工吃不了苦,去学人造蛋,钱交了,蛋学了,却没人买蛋,去给人当小弟,忍气吞声又不在行……总之,干啥啥不行,还啥都想要、啥都想玩。

赵淑萍又气又恨,想不明白自己当初怎么就看上了他。当时他看起来多么靠谱,现在就多么离谱。

房租交不上了,两人上他兄弟的租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